齊泰走後,朱植又好和郭英、張石一起商量對策。
“舅舅,你說現在該怎麼辦?”遼王先問了郭英的意見。
郭英當即表示:“當然是全力配合藍玉大將軍北伐,如果讓殿下親自指揮這次北伐,那就更好了。”
他現在已經卸任遼東都司指揮使一職,每天在牆根下曬太陽,無所事事。如果能提著快要生鏽的丈二長槍,跟著遼王再鍍鍍金,說不定自己也能跟著再立上一功,混個公爵。
“原來舅舅也想繼續北伐啊,那你先幫忙去找一萬戰馬來吧。”
朱植只好讓這個沒腦子的舅舅出去找馬去,自己和掛著遼東都司參謀長一銜的張石商議起來。
朱植先分析說:
“老張,按照後世史書的記載,老朱曾經對北元和蒙古勢力進行了大大小小十三次北伐。”
“其中第六次,就是馮勝組織的金山戰役,迫降了納哈出,第七次則是藍玉深入呼倫貝爾大草原和漠北之間,犁庭掃穴。這兩次北伐確實前後緊密相連,只不過是照例推遲了兩年而已。”
“但是,現在回過頭來檢視剛剛完成的第六次北伐,我覺得裡面有好多問題要說道說道。”
張石答道:“對這些歷史,我真的不懂,還是聽你講好了。”
朱植繼續說道:
“首先,金山戰役雖然迫降了納哈出,但是虎頭蛇尾,實際上並沒有消滅元軍主力。”
“老朱雖然遠在應天,但在軍中有那麼多眼線,應該是看得明明白白,心裡卻很苦,不能戳破。畢竟這次北伐又是他自己一手策劃的,嶺北之戰的失敗已經狠狠打了他自己一耳光,現在總不能把兩邊的臉都打腫吧?”
“對於他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捏著鼻子哄眼睛,拿著馮勝的捷報在朝堂上大肆宣揚一番:你們看看,俘獲元丞相、太尉以下十五萬,牛羊無算!”
“其次,藍玉在第六次北伐中可能故意留了一手。蒙古人這時候已經日落西山,連骨質和石頭箭頭都用上了,全殲蒙古人應該沒有多大難度。”
“藍玉的作戰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他既然能在後來的第七次北伐中幾乎全殲北元主力,差點活捉北元皇帝,那麼在第六次北伐中,他在已經抄了金山蒙古大營的後路,形成甕中捉鱉之勢的情況下,為什麼沒能尋殲元軍主力?”
“他為什麼在金山大營四面楚歌、全面崩盤之後,讓元軍主力逃走?撤退時為什麼又讓不熟悉遼東地形的濮英只帶領三千陝西騎兵斷後?”
“這不明擺著讓元軍主力一個偷襲的機會嘛……”
聽了遼王對金山之役的分析,張石也開始有了同感: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不是藍玉的能力有問題,而是藍玉的人品大有問題!”
“因為擔心馮勝大將軍獨佔北伐功勞,藍玉在奔襲金山中實際上是放了水的。在金山戰役勝局已定的情況下,又故意讓常茂這個沒腦瓜的傢伙攪局,使金山之役徒生變數,然後把元軍主力逃脫的責任往親外甥常茂身上一推。”
遼王繼續分析:
“我估計,他是為了在朝堂之上引起大家的共鳴,為後面自己單獨領兵北伐作鋪墊。他甚至一手促成了三千明軍後衛被殺的悲劇。只要他滅掉北元主力,到時候,他藍玉就不是侯爺,而是國公了。真是利益燻心!喪心病狂!”
“現在,遼東以王府二衛和遼東都司二衛,固然可以橫掃漠北,但是代價也絕對大,就象後世追捕二王兩個亡命之徒一樣,以數萬軍警之力,從東北一直追到江西,費時七個月,才最終將二人擊斃。”
張石接著道:“從作戰角度來看,遼東軍出征還要面臨三個問題:一個是後勤消耗巨大,二是火槍在冬季使用不便,火力優勢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