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一邊給太子講解為何該這樣處理。
閣臣們也不嫌麻煩,反而樂在其中,因為在講解之時,可向太子灌輸自己的治政理念。1趙匡桓來到內閣,先去拜會各位閣臣。
關係比較親密的,比如費純,還能跟太子開玩笑。
為了“雨露均霑”,趙匡桓每天都跟不同的閣臣學習。今天輪到吳應箕,吳閣老辦公速度奇快,而且說話速度也快,一邊運筆一邊講解。內容直奔主題,基本沒有廢話,三言兩語便道出關鍵
“呃厄……”吳應箕突然不說話了。
趙匡桓連忙看內容,只看了前幾段,就表情精彩起來。
有位禮部郎中,上疏請求堪定皇陵地址,還說工部應該早早設計建造皇陵。
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兒,皇陵是該提前修建。朱元璋的陵墓,是洪武十四年動工的。朱棣的陵墓,是永樂七年動工的,他還經常去自己墳地溜達,親自把那座山改名為“天壽山”。
好幾年前,大臣們就建議勘定皇陵,這些奏章全部被趙瀚留中,時間久了就沒有大臣再提這事兒。現在突然又冒出來,搞得生怕趙瀚突然暴斃一樣。
吳應箕仔細想了想,在票紙上用紅筆寫道:“呈交陛下欽定。”
這玩意兒他不能代表內閣做主,又讓一箇中書舍人,把奏章拿去給隔壁的張秉文看。張秉文也寫“呈交陛下欽定”,然後奏章繼續在內閣傳來傳去。
第二天,趙瀚拿到手裡,隨便掃了一眼,硃批道:“留中。”
又過數日,例行御前小會。
陳茂生估計被閣臣們公推出來,主動談及此事:“陛下春秋鼎盛,陵墓自是不著急修建。但皇陵的地址,關乎國運社稷,必須提前進行勘定。這南京附近,風水最好的是紫金山。但那裡已經有了明孝陵,是否會犯忌諱?如果不犯忌諱,又該選擇紫金山哪裡?如果不選紫金山,我大同朝的皇陵又定在哪裡合適?”
這不是為趙瀚一個人挑選陵墓,而是為今後大同朝的所有皇帝選墳。2_
趙瀚沒好氣道:“就埋紫金山,風水無所謂,主要是離京城近,今後造墳出殯也方便。”說著,趙瀚突然笑道,“你們這幅表情作甚,聖人敬鬼神而遠之,我也敬風水而遠之。大明朝的皇陵龍脈,天天被挖煤的刨來創去,也沒見明朝的文官說壞了風水。”1
陳茂生道:“民問有一種說法,前明災患不斷,最後兵敗滅國,就是被挖煤的動了風水。”
陳茂生算是最堅守本心的了,但他依舊相信風水和鬼神。他覺得皇陵應該好好挑選,才能保住大同江山萬世不替。,13
趙瀚開玩笑道:“幸好咱國都沒定在北京,否則那裡到處要挖煤,幾鏟子下去江山社稷都不穩了。”眾臣無語,他們覺得此事很嚴肅,可皇帝卻沒一個正形。
趙瀚突然收斂笑容:“皇陵定在紫金山東麓吧,那裡應該不會擾民。”費純問道:“那陛下的陵寢位置,是否也一併確定好?”
趙瀚卻搖頭:“朕不埋在那裡。”
眾臣面面相覷,趙瀚為大同朝選好了皇陵位置,自己卻不埋紫金山是啥意思?
朱舜水以為趙瀚要大興土木,搞一個超級規模的陵墓,連忙勸諫道:“陛下自登基以來,仁政愛民,一切從簡……”1
“打住,”趙瀚不等朱舜水說完,“我不看重那些,也不會學秦始皇。”“那陛下的意思是……”劉子仁忍不住問。
趙瀚猛地站起來,牛逼轟轟道:“秦始皇以整座驪山為陵,那蕾孟德又建疑冢無數。在我看來,都未免太小家子氣。朕要以天為寢,以地為陵,以日月山川鎮墓!”
啥意思? 1
眾臣完全懵逼,表示聽不明白。
趙匡桓傻愣愣的看若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