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是慶復、訥親和鄂善,他們還掌著近萬人馬,一部分是紫禁城宮衛,一部分是步軍營旗兵。這些人馬沒什麼戰力,也就是擺擺樣子用的,但不管是搞政變,還是壓制政變,都足夠了。
還好,三人都是老心腹,就惶恐地立著,該是沒什麼異心。
另一派以駐守錦州的武衛軍後翼總統班第為首,包括不少原盛京青壯派武人。武衛軍後翼已沒必要駐守錦州,茹喜將他們調到盛京附近。充當盛京最後一道防線,同時為將他們跟兆惠和阿桂等人區分開,茹喜將他們改為拱聖軍。
說到兆惠和阿桂,茹喜就是一肚子氣。這本是去送死的混蛋,事到臨頭,竟然也有了各自心思。一個東奔,一個南逃,就顧著自己,還擺出一副堅決不與自己同謀的桀驁架勢,等於將滿人面臨的壓力全又推了回來。茹喜只能捏著鼻子給兩人各封了將軍。讓其他滿人以為兩人還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各自行動也是為了謀更多後路。
剩下這支拱聖軍,兵不滿萬,火炮寥寥,靠他們在盛京抵擋紅衣這事,與其說是期望,不如說是裝樣,讓下面人有所安慰而已。
這安慰還是相當重要的。不如此她就難以握住數十萬滿人之心,同時遙制大半個遼東的百萬漢人。因此她對班第等人厚加籠絡,甚至還召他們作過徹夜長談。讓他們懂得她謀滿人未來的苦心。
這些人頭腦簡單,一腔熱血,而且背景單薄,應該也能安心。當然,安心的程度是在盛京城牆之外,她可不敢放這幫人入盛京,二愣子橫起來,天老爺都拉不住,誰知道他們會幹出什麼事。
接著就是高起高澄父子,噢。還有個小兒子高摯伴在皇帝身邊。
看剛才高起第一個出面解釋,就說明他對自己還是忠心的,這的確是個忠臣,忠於滿人一族,既然自己等於滿人一族,那麼高起也會一直忠於自己。他手下的西山大營殘兵人數雖少。但鬥志堅決,與英華,與聖道誓不兩立,該不會為十四的勸說所動。真有大事,連慶復、訥親和鄂善等人都解決不了的話,還有高起可以指望。
茹喜心中稍安,只要穩住骨幹,下面一般滿人動搖,那可沒什麼好怕的。手裡還有接近三萬兵,收繳文書,亂言者殺,出逃者殺,這樣就能把形勢穩到聖道跟自己和談的時候。
腦子裡一邊轉著緊急處置的念頭,一邊拆開文書,細細看了起來,與此同時,宗室重臣們,包括高起在內,都再度偷偷對視,似有默契,又似有相爭。
許久之後,就聽珠簾後響起刺啦刺啦的撕紙聲,緊促的喘息甚至隱隱掀動了珠簾。
高起低頭,不再跟他人對視,也不敢看珠簾背後那張依稀可見,正因暴怒而猙獰的女人面孔。
太后怕已不是怒,而是驚懼……
太后出去時,這份文書湊巧遞來,據說在盛京幾乎已是人手一份,天知道這些文書是怎麼進了盛京,又在這個關鍵時刻全城派發的。而趁著太后不在,他高起和宗室重臣們都已細細看過,越看越心驚甚至惶亂。
恂親王在文中主要說了三件事,首先是澄清茹喜的身份,說她並非是當年聖道與雍正南北溝通的橋樑,而只是湊巧有所關聯而已。由這源頭而起,恂親王徹底否定茹喜代言滿人,與英華周旋存族的資格。從某個方面看,這也是在代聖道皇帝澄清謠言,否決茹喜與聖道進行和談的可能性。
第二件事更為驚悚,恂親王高舉大清帝統之旗,聲稱茹喜扶立的道光皇帝永琪不是正統,嘉慶皇帝尚在,就算嘉慶皇帝是兄終弟及,也不算正統,還有乾隆的長子永璜、三子永璋、四子永珹在,五子永琪不僅年幼【1】,還是庶妃珂里葉特氏所出,怎麼也輪不到他登基為帝,當滿人之主。即便帝統合法性還可由舊時議政王大臣會議商定,可永琪登位時,卻沒經過這一道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