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大綁的高句麗漢子跪在薛訥面前,他努力想站起來,卻被兩名手下死死按著頭,漢子沒法,只能罵罵咧咧。
如此大的動靜,全村的村民都出來了。
說是“全村”,其實總共也就十幾個老弱婦孺,每個人臉上既害怕又憤怒,指著薛訥等人大聲呵斥,嗯,一個字都聽不懂。
“掌櫃的,這些村民太聒噪了,要不要全殺了?”一名手下惡聲問道。
薛訥還沒表態,被捆綁的漢子卻渾身一震,抬頭望向薛訥時,眼中竟有憤怒之色。
薛訥大奇,喜道:“你聽得懂人話?”
漢子垂頭不語。
薛訥仔細打量他片刻,肯定地道:“沒錯,你聽得懂人話,或許還會說?既然露了餡兒,痛快點交代吧,不然全村都會遭殃。”
村民顯然是漢子的軟肋,漢子只好開口說話,很生硬的中原口音,有點像北方的方言,聽過之後要仔細咂摸兩遍才能明白意思。
“我能聽懂……你們的話,五年前我跟唐國的商人偷販過糧食,學會了你們的話。”
薛訥點頭,這句是真話,貞觀十九年,太宗東征高句麗,久徵不下,撤軍而返。
從那一年起,大唐對高句麗採用了襲擾貧敵政策。
大意就是不停派兵馬襲擾高句麗邊境,擄掠他們的人口,搶奪他們的財產,燒燬他們的農田等等。
從而導致高句麗的國力一蹶不振,無法休養生息,民間生產力每況愈下,糧食收成越來越少,人口也一年不如一年,整個國家越來越貧窮。
這樣的襲擾貧敵政策一直維持到唐羅聯軍滅百濟,前後加起來十幾年。
民間平民不會眼睜睜餓死,他們都在想辦法,從貞觀十九年後,大唐與高句麗邊境總有商人與平民偷偷做買賣,用值錢的東西或是以物易物換取大唐商人的糧食。
眼前這漢子說他曾經與大唐的商人接觸,買賣過糧食,薛訥倒是不懷疑。
這種邊境上見不得光的買賣,其實兩國都在偷偷的幹,規模不大,官府也沒興趣去查緝。
薛訥看著漢子身上穿戴的皮甲,饒有興致地道:“你是高句麗軍中的人?普通士兵是穿不了皮甲的,看來你還是個武官?”
漢子沉默,咬牙再也不肯多說一句話。
薛訥也不急,眼神在十幾名村民之間來回打量。
能讓這漢子開口,說明這群村民是他的軟肋,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村民裡有他的親人。
有肉票在手,還怕他不服軟?
所以薛訥一點也不著急,氣定神閒地看著漢子,不善的眼神不時在村民們身上來回巡梭。
無聲又無形的壓力,終於令漢子額頭冷汗潸然,許久以後,漢子終於開口了。
這一開口,漢子交代得很痛快,興許他已知道無法反抗,親人的生死只在他的一念之間,若不屈服於眼前的唐人,全村人都會死,包括他的親人。
與薛訥一番問答來回後,薛訥終於知道了漢子的身份來歷。
漢子名叫“莫恩俊”,名字像漢人,但其實是原汁原味血統純正的高句麗人。上奴隸拍賣會的話,絕對比串串兒值錢。
莫恩俊三年前入高句麗軍,是被強徵進去的,本來安心在家務農,後來高句麗或許察覺到大唐即將動手了,於是高句麗國主下詔舉國徵兵擴軍。
莫恩俊就這樣被強行拉進了軍伍中。
由於莫恩俊生得魁梧,常年務農力氣不小,在軍中很快便做到了低階小武官,大約相當於唐軍的什長火長什麼的。
後來莫恩俊在一次抗擊唐軍小股軍隊襲擾邊境的戰鬥中立了功,於是又升官了,被調入平壤衛戍軍中,當了一名營將,麾下大約統領數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