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郎這話可是吧張彥博雷了個外焦裡嫩,他參軍也算是有好幾年了,還從未聽說過有日軍要主動投降的,更別提什麼陣前起義了。
通俗的講,起義有兩種含義:一種含義是革命人民為反抗反動統治而舉行的武裝暴動;另一種含義是反動集團的部分武裝力量或個別軍人背叛所屬的集團、投奔革命隊伍。現在中村太郎一說出自己是起義隊伍的話出來後一下子就把張彥博給驚呆了。乖乖隆的咚,菲菜炒大蔥,鬼子也會起義了,這太陽真的從西邊出來了!
中村太郎看著面前這位臉色陰晴不定的華夏軍官,心跳加速的他要說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自己這次可是把身家性命都壓上了,要是不能取得華夏軍隊的信任和接納,自己可就變成了華日雙方都不容的敵人和叛徒了。
好在這名華夏士官考慮了沒多久就說出了自己意料之中的話,“這件事情事關重大,我也不能擅自做主,我必須要彙報我的上級才能夠決定,你現在先命令你的人員看好剛才的那些俘虜,等待我們大部隊的到來。”
“哈伊!給您添麻煩了。”中村太郎聽到對面華夏軍官的話後心中就是一喜,看來剛才自己冒險出城救了這支華夏小分隊果然是值得的,華夏人對於主動上門投降的人果然是區別對待的,這下自己回日本的計劃可以說已經成功一半了。
(未完待續)
第六百八十七章 密林中的苦日子
對於突然冒出一個“起義”的日本軍官一事,不但張彥搏這個小小的上土班長沒見過,就連任然這個已經當了十多年兵的師長也沒聽說過啊,不是說日本人都是死硬死硬,只有一根筋打死也不會投降的嗎?難道這個中村是傳說當中的日奸…從未遇到過這種事的任然最後把這個事捅到了攻臺指揮部那裡,最後還是白崇禧拍了板,做主把中村和跟著他“起義”的六百多名日本守備隊官佐單獨編成了一個“日本復**”。這個“日本復**”的待遇和一般的華夏國防軍幾乎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是他們手裡三八大蓋換成了一根大木棒,而他們的任務就是看押那些在臺灣的日本僑民。
中村太郎對這個結果也沒有什麼意見,畢竟在這種情況下華夏軍隊的做法才是正常的,如果他們一下子就接受了自己的投誠給自己又是發槍又是發炮的那才是傻了呢。
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處於亞熱帶的臺灣島萬年不變的原始森林面積佔全島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縱貫南北的中央山脈更是被綠色所籠罩,在這些深山密林的深處分佈著明代時被稱為“東番”的臺灣土著部落。早在數百年前在華夏漢人移民前往臺灣拓墾、定居之前,臺灣西海岸的平原地帶從北部的宜蘭、基隆一直到恆春就已經有許多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部落認同的人群在居住著。
這些比漢族更早居住在臺灣平原地帶的不同人群由於和漢群的語言、文化都不相同因此在早期的歷史文獻中常被稱為“東番”,他們被國人細分為“熟番”“生番“,等同於被漢文化同化並且服從於滿清政府,並生活在當下的原住民族群。但是保留這個較輕蔑的名詞表示雖然此族群並非漢民族但在文化程度上比起非漢民族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名詞反應著華夏人的民族思想:“也就是說在採用儒家社會規範之下任何族群旨可以被同化或馴服。7清末,日本人在和當時的滿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後,為了取得礦場、木材等資源,日本殖民者打破了原來漢族和原土著民族的平衡,他們毫不猶豫的動用了武力和本地土著發生了多次武裝衝突,最後還動用了軍隊進行了大規模的血腥屠殺才把這些武裝暴動給壓了下來。
但是由於臺灣的地形實在是太複雜,別說日本人這些外來人了,就算是清朝便已經遷移至臺灣距今已有上百年曆史的漢族人也不敢太過深入臺灣中部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