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槽和牡丹江軍分割槽。而同時將二分割槽遷移到原偽滿黑河境內,原二分割槽轄區轉為一分割槽建制。牡丹江軍分割槽、東安軍分割槽因為地理位置重要,並不劃歸任何一個二級軍區建制,由總部直屬。
按照楊震的要求,地方部隊除了在承擔地方剿匪、保護工礦企業等重要目標,以及承擔地方守備的任務之外,還要承擔編制、整訓地方武裝的職能。在戰時,可以直接轉化為野戰部隊。每個軍分割槽除了保留一個建制團的武裝之外,還要有組建兩個架子團。同時配合各縣武裝部承擔徵兵工作。
而兩個直屬總部的軍分割槽,則是實打實的編組為三個團。這兩個軍分割槽,雖然只是旅級建制,但是由於目前戰略位置至關重要,所以在所有軍分割槽編制之中,是唯二保持滿編建制的軍分割槽。
這兩個軍分割槽不僅兵力配置與野戰旅相等,而且這兩個軍分割槽,炮兵編制也與野戰旅相同。同時為了保持對琿春以及偽滿吉林省境內的日軍保持一定的壓力,這兩個軍分割槽還將各自編組一個騎兵營。
原本按照楊震的意思,這種直屬軍分割槽要編制四個的。除了牡丹江與東安之外,還要編成齊齊哈爾和雙城兩個軍分割槽。但是在猶豫了一陣子後,還是決定將這兩個軍分割槽改為由軍區野戰部隊,以及嫩江軍區部隊兼任守備任務。
在此次作戰會議上,變化最大不是各個野戰縱隊,而是軍分割槽一類的地方武裝。此次會戰結束後,楊震撤銷了原各分割槽序列內的基幹團,而是改為保留一個完整的建制團,其餘的兩個團則編成架子團,也就是後世所說的預備役部隊。對於這些架子團,楊震的要求是在補充兵員後,必須能夠拉得出、打的響。
在目前軍區主力野戰任務仍舊很重的前提之下,楊震還是決定將有限的兵員優先加強給野戰縱隊以及編組即將組建的裝甲兵。至於地方部隊,暫時也只能先編組一個滿編團。其他額只能先編成兩個架子團。
不過雖然各個軍分割槽只能編成一個主力團,但是各縣的縣大隊卻全部升級,由原來的三個中隊,擴編為四個中隊。人員、裝備全部按照野戰部隊的標準編制。同時各縣的每個區也組建了連一級建制的區中隊。
再加上每個縣組建的屬於直屬社會部領導的各個公安局所指揮的公安中隊,實際上分割槽武裝是擴大了。這些縣大隊的經費、軍裝、武器雖然由軍區統一撥付,但是所需的其他物資,如糧食、蔬菜、被服則由各縣統籌供應。
而各個區中隊,則作為受當地縣委直管的地方不脫產武裝。平時在家搞生產,每個月集中三到五天進行軍事訓練。各個區中隊並不著裝,則集中接替隨時可以升級的原有縣武裝,擔任本縣的警備任務。
這樣一來,在保持地方武裝數量不減少的情況之下,軍區的負擔實際上是降低了。各個預備部隊的數量,也比以前顯著增加。更不會戰時出現縣大隊被升級、拉走後,地方的警備力量出現空白的情況。
而各個野戰縱隊雖然依舊還只是四個縱隊,並未增加編制,但是每個縱隊卻增加了一個旅的編制。同時在各個二級軍區除了所屬各個軍分割槽之外,還編組了一個軍區直屬獨立旅以及兩個架子團性質的獨立團。
這樣一來,表面上看是編制還是四個縱隊,但是在需要的時候,整個野戰軍在地方武裝完成集中後,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迅速在擴編兩到三個縱隊。各個縱隊的第四旅,實際上與之前的影子部隊類似。只不過他們的部隊是整編部隊,但是幹部配置,卻是按照兩個旅配屬的。
在公佈完部隊編制調整之後,楊震接著公佈了各級指揮員調整的命令。四個縱隊司令員、政委,除了二縱政委陳翰章調任軍區剛剛組建的裝甲兵司令部任司令員兼政委之外,其餘的幾個縱隊軍政主官人選並未改變。
而在旅一級,除了此次會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