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來自全國各地,希望您去投資考察的邀請函。”
“這麼多?”
六七頁紙,一百多個了。
“這還是總裁辦篩選的結果,如果把那些打算空手套白狼的也算上,您手裡這份資料還要厚上七八倍。”
“事關升職加薪,大家的熱情度都很高啊。”
徐良笑著翻了翻手裡的資料。
主要是關注後面的資產列表。
裡面契合徐氏旗下企業的有很多。
但規模有限,沒有雙匯、徐工這種能帶來質變的頂尖公司。
也是。
一開始接觸,大家肯定不會把底牌打出來。
“先等等吧。”
他答應黃東昇的三條七代線,已經甩出去兩條,這最有一條當然要慎重。
扔下資料。
“什麼時候有好公司的時候再告訴我。”
“好的。”
……
鈴鈴……
徐良的手機響了起來。
看了眼來電顯示,按下了接聽鍵。
興奮的聲音傳了過來。
“徐總,謝謝,太謝謝了。你簡直就是我們京東方的活菩薩。”
黃東昇興奮的語無倫次。
“李姐跟你說了?”
“說了,彭城一條月產10萬液晶面板片的七代線。”
“老黃,當初我答應你的條件可都一件件實現了,你答應我的可別出差錯。”
“您放心,最多年底,不,十月份我們就能突破7代線的生產技術。”
“十月份?你可別吹牛。”
“不,當然不。有了您給的研發資金,我這段時間招了不少能人,技術突破肯定更快。”
黃東昇自通道。
“這樣啊。”
徐良摸著已經長出些許胡茬的下巴,略作沉吟後。
“既然這樣的話,京城和益乾脆就不建六代線,直接升級七代線你覺得怎麼樣?”
兩條生產線的廠房建設就需要大量時間,如果三四個月就能突破七代線的技術標準,那確實沒必要建六代線。
畢竟裝置折舊的時間越長,對公司越有利。
高世代生產線也更有成本優勢。
黃東昇:“升級七代線當然沒問題,但投資就翻了一大截。
而且五條七代線是不是太多了?
技術在快速迭代,現在還是高世代的七代線,也許在十年,或者十五年後就成了淘汰技術。
我們一下子淘汰五條線,影響太大了。”
“投資的事你不需要擔心。”
再有半年漢華好幾只基金解封,盈利豐厚,所以他現在要的就是負債。
黃東昇心裡也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巨佬。
有錢,牛叉。
“關於生產線……,你看這樣行不行,京東方現在的主要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京城和益都兩條線上,漯河、彭城,以及第三條線,暫時先做專案規劃。
等年底的時候再正式開工。
這三條線,我們按照75代去建。”
“徐總,還是您聰明。”
“不是我聰明,是你狡猾。”徐良笑道。
這麼簡單的方法,他不信黃東昇想不到。
他不說只是不想在自己面前表現得太急切,太貪婪罷了。
“徐總,您絕對誤會我了,我是真心實意的讚美。”
“就算你是吧。
記住你的承諾,我可時刻關注著。”
“您放心。我比您更關注,更上心。”
“那就好。”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