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除了九鼎之外,已經擁有了秦鼎、韓鼎、魏鼎,而戰國七雄如今也只剩下了秦楚趙燕齊五國。
公元前247年初,休養生息兩年的趙軍恢復了一些元氣,李牧率十萬師出代郡攻伐燕國漁陽。
魏韓歸秦,趙國與秦國數千裡領土接壤,尤其是國都邯鄲,秦軍如果從鄴郡出兵一日可達。
形勢險惡,趙孝成王夜不能寢,他召叢集臣商議,趙人自然不會完全相信秦國的什麼第一個五年計劃,計劃也是根據形勢而變化的,如果秦人謀趙,一日即可大軍包圍邯鄲,魏國已經降秦,趙國沒有了盟友支援,而東方的齊國又是秦國的盟友,北方的燕國有對趙國虎視眈眈,趙孝成王豈能安枕?
聯楚抗秦?
熊完狼子野心,比秦始皇一個稚子更為可怕,聯楚抗秦等於是與虎謀皮。
齊國就不用想了,而聯燕抗秦則根本就沒有意義,跟燕國聯盟,等於趙國成了擋在燕國與秦國之間的一張擋箭牌,燕王喜自然是喜聞樂見。
這麼多年來,秦趙之間戰爭不斷,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最為強盛的時候,依舊無法奈何得了強秦,究其原因,基本都是因為燕國在後牽制所致。
趙人攻秦,燕人必定伐趙,在背後做小動作。
趙人伐燕,卻又要擔心秦國攻伐,不敢盡全力。
趙國君臣一籌莫展,最終還是老將廉頗一錘定音。
如今邯鄲與秦近在咫尺,等於是睡榻之側盤踞虎狼,隨時都有遭到虎狼吞噬的危險,與其這樣,不如孤注一擲,全力攻打燕國,只要能滅掉燕國,移都於薊,方可保得趙國平安。由李牧領代郡十萬兵先行,廉頗自領二十萬軍監視秦國動靜,若秦國對趙國伐燕並無反應,廉頗則分兵支援李牧,爭取一戰消滅燕國,移都於薊,這也是趙國險境求生的唯一辦法。
公元前247年四月,李牧攻伐漁陽,與燕王喜交戰於薊。
秦國境內一片平靜,大力發展經濟建設,在故魏、故韓所在的河內郡、三川郡推行黔首自食田,又闢清河郡、東郡,同樣施為,根本不理會趙國的伐燕之戰。
廉頗試探著抽調部分兵力支援李牧,秦國依舊沒有任何反應,依舊在遵循著他們制定的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按部就班的推行。
廉頗大喜,分兵十五萬親自領軍直撲漁陽,兩路大軍合一,晝夜不停攻伐漁陽。
燕軍大敗,燕王喜死於亂軍之中,太子丹率領餘部降趙,趙孝成王冊封太子丹為襄平君,發落至苦寒之地,燕國滅。
公元前247年歲中,趙孝成王棄邯鄲故都,移都於薊。
戰國七雄,迄今為止只餘秦楚趙齊四國。
公元前247年歲末,楚國四十萬軍出莒城攻齊,齊不敵,向秦求援,使者在咸陽蹉跎數月不得見秦始皇帝,齊王建棄臨淄退守即墨,與楚軍僵持數月,糧盡,以人為食。
次年,即墨城破,楚王熊完下令屠城,即墨城中十萬齊人屠殺殆盡,齊王建被五馬分屍而死,國相田單自飲毒酒身亡。
齊國亡,戰國七雄只餘秦楚趙三國,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以亡掉四國的代價,換來了一個短暫的和平。(未完待續。)
第843章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悼襄王繼位。
悼襄王聽信讒言,以廉頗年老為由,用樂乘替代廉頗執掌兵權。
廉頗一怒之下在議政大殿上毆打了樂乘,樂乘狼狽逃竄,竟然躲到了悼襄王背後才免於繼續被毆。
廉頗告老還鄉,率領親信家將五百離開薊城。
途徑邯鄲故都,駐守邯鄲的武安君李牧大開城門迎進廉頗,請進帥府吃酒,挽留廉頗,廉頗以返回故里為由拒絕了李牧的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