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多少?”
“那還用說,肯定只升2厘米啦,難道還升5厘米啊?”
“也是!只要升2厘米都有可能奪冠了!”
就在大家的議論中,第三輪試跳開始了。
雷科巴夫前一次跳過了2。30米,這一次只謹慎的升了2厘米,選擇了2。32米的高度,並一次試跳成功。
斯特凡…霍爾姆試圖後來居上,超過雷科巴夫,選擇了2。33米的高度。不過,他沒有成功,2。33米的第一次試跳以失敗告終,有效成績還是停留在2。30米上。
約安努爾上一輪才到達2。28米的高度,這一次也只是謹慎的選擇了2。30米,然後一次試跳過關。
剩下的人還沒有到達2。30米。
除了張華松之外,跳過2。30米的現在就是雷科巴夫、霍爾姆、約安努爾了。其中,雷科巴夫2。32米,霍爾姆和約安努爾都是2。30米。
然後,到張華松出場了。
第一輪2。30米,第二輪2。35米。第三輪,張華松繼續提升5厘米,達到了2。40米。
這是為了節約體力,給後面的兩場比賽留力。
但是,當裁判報出張華松的升杆高度的時候,全場觀眾以及媒體記者教練運動員,全部都震動了。
“天啦,張華松竟然又升了5厘米,到2。40米了!”
“張華松瘋了麼?最近兩年全世界都沒人跳過2。40米,他竟然第三輪試跳就選擇了這個高度。”
“這是鎖定冠軍的高度啊!”
“張華松有這個實力麼?”
“如果三次試跳失敗,他的成績就定格在2。35米,幾乎可以肯定拿不到冠軍了!”
“他為什麼要這麼選擇?”
“也許是為了後面的兩場比賽留力!“
“但這也太瘋狂了,為什麼不2厘米2厘米的升?即使只升2厘米,2。37米也有可能拿冠軍啊!”
華國,央視體育頻道直播間的主持人本來正在與嘉賓侃侃而談,分析張華松的下一個高度選擇。
主持人:“馬上該張華松的第三輪試跳了,他應該會選擇2。37米的高度吧?”
嘉賓:“肯定的!只要2。37米跳過去,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奪冠,接下來就只要等待其他人的試跳結果就行了。有人達到張華松的成績,他就繼續跳。沒有的話,張華松就可以宣佈奪冠,然後保留體力備戰下兩場比賽了。”
主持人:“不錯!到張華松出場了,他正在跟裁判商量升杆的高度。”
然後,頓了幾秒鐘後,主持人頓時拔高聲音道:“裁判公佈張華松的升杆高度了:2。40米。天啦,張華松又直接升杆5厘米,將高度提高到了最近兩年全世界都沒人達到過的2。40米,太瘋狂了。”
嘉賓剛才還信誓旦旦的說張華松肯定會選擇2。37米,這下也是夠尷尬的。
因此,他只能用質疑張華松的選擇來掩飾自己的尷尬:“張華松這個選擇很冒險,不是很理智。雖然他可能是想提前鎖定冠軍,為後面兩場比賽保留體力。但這個選擇太冒險了,有可能三次試跳都不過的話,他的最終成績就只有2。35米,肯定是拿不到冠軍的。”
主持人聽了,也憂心忡忡的道:“不錯。可能,這就是參賽專案太多的弊病,顧此失彼,讓張華松做出了這個非常冒險的選擇。也許,張華松和華國隊共同的第一塊室內世錦賽金牌拿不到了。”
電視機前的華人觀眾們,包括別墅已經裝修完畢、正在自己家裡看直播的張華松父母和兩個妹妹,都被主持人和嘉賓說得一陣心驚肉跳,好像張華松真的選擇錯誤,這個高度註定跳不過去了一樣。
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