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了,家裡人可好?等等等等。
不過,話雖如此說,關卓凡其實並未輕忽朱鳳標和萬青藜的顧慮。為儘量減輕這兩位“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人”首次直面洋人的手足無措感,關卓凡親手擬了一張單子,上面的內容,是在這種場合如何進止、說些什麼——既契合朱、萬二人的身份,也符合一般國際交往的慣例。
這份“小抄”,發揮了相當的作用。會面的時候,朱鳳標、萬青藜“照本宣科”,杜立德也沒有隨意發揮,會面的過程,其實相當順利。而杜立德對中國官場會面的規矩,事先做了足夠的瞭解,一切中規中矩。
見朱鳳標的時候,杜立德稱其“朱中堂”——雖然怪聲怪調,但不需要丁汝昌翻譯,朱鳳標就能聽出這個洋鬼子是怎麼稱呼他的;見萬青藜的時候,杜立德稱其“萬部長”,翻譯過來,當然還是“萬尚書”。聽著雖然略覺彆扭,但總不成叫“文翁”、“文公”啥的?
萬青藜字文甫。
臨告辭的時候,這個洋鬼子居然有禮物致送。
杜立德送給朱、萬二人的禮物是一樣的:一塊大大的金懷錶。
這份禮物,既貴重,又實用;而且,雖然新奇,但洋務辦了這些日子,懷錶這個東西,即便在衛道守舊之士那兒,也不再被視作“奇技淫巧”。因此,不論朱鳳標,還是萬青藜,對這份禮物,都是可以欣然接受的。
除此之外,每人還有八支紅葡萄酒。
這種洋酒,朱鳳標和萬青藜都是聞名已久的了,但在北京,即便達官顯貴,也只有恭王、關貝勒這種既洋派、又有“來路”的人,才能喝得上這種酒。而這種酒,大約也不能算作“奇技淫巧”了。
杜立德還在一邊絮絮解說,“葡萄酒養顏活血,藥性王道,對上了年紀的人,尤其有益。”
“朱中堂”和“萬部長”,都是滿面笑容,表示“杜將軍厚賜,受之有愧”。
會面之後,會面之前的彆扭忐忑,基本煙消雲散。洋鬼子和洋鬼子的東西,看來也不是那麼討人厭嘛。
借禮部“主杜立德受爵事”這個由頭,安排或者說逼迫朱風標、萬青藜和杜立德會面,出於關卓凡的精心策劃。
禮部掌禮儀、制度,許多的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禮儀、制度的改革,這些,需要禮部的配合;同時,禮部本身也是改革的物件之一。但禮臣的職責是維護制度,向來最為保守,因此,要抓住機會,為禮臣對待新鮮事物的態度“脫敏”。
*(未完待續。。)R752
第四十七章 開天闢地頭一份
保守衛道人士對西洋新鮮事物的接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任何態度的轉變,都要自接觸和了解始,你不能指望著老先生們主動去做這個事情,得給他們“創造”條件,不管他們願不願意,先將其從套子里拉出來,放到外邊的陽光和空氣中再說。
如果他們覺得外邊的空氣確實是清新的,陽光確實是燦爛的,他們的感受,就會傳遞給秉持相同保守立場的人。如是,除了他們自身取態的改變,還可以期望積極、正面的連鎖反應的發生。
事實證明,這一招,確實開始顯現出積極的效用了。
另外,杜立德滿北京城亂串,拜訪這個,拜訪那個,本身就有擴大“洋人受爵”這件新鮮大事的影響力的作用。
反正,這個事情,絕對不能藏著掖著,怎麼高調怎麼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其“邊際效應”。至少,得對的起那兩隻金懷錶和十六支紅葡萄酒——那可是關貝勒自個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