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雪,明年開春的農事必然大受影響,現在看著滿天扯絮撒鹽的,不由都大舒了一口長氣。
自然有人在聖母皇太后跟前湊趣,什麼“瑞雪兆豐年”,又什麼“太后洪福精誠,感格上天,這場瑞雪,竟是太后帶回北京來的”,云云。聖母皇太后聽得慈顏大悅,隱隱然覺得自己真有呼風喚雨之能了。
“瑞雪兆豐年”不假,不過那是明年的事兒,關卓凡、恭王暫時顧不上,眼皮子底下的,是雪後必有飢寒,甚至還會有屋塌路倒的,要巡查、撫卹、設粥,這些都得趕快預為之備。他們倆忙著給軍機處、順天府、步軍統領衙門分派差使,一輪折騰下來,就比預定的晚了小半個時辰起駕。
半路上,雪開始變大。
從永定門進城的時候,雪花兒已經大如鵝毛,滿天飛雪,整個北京城銀裝素裹,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入冬的第一場雪,就下得如此之大,可是極少見的!
嘿,幸好雪大風不大,更幸好“敕罷鑾儀故事”,咱們走的是全騎兵流,不然,這麼大的雪,扛著那些累贅的鹵簿儀仗,步履紛沓,一腳深,一腳淺,可怎麼走路?
還有,真正顯出“黃金馬車”的優勢了!
原先御用的輦駕,在這種天氣,車輪轉動維艱,必然要等到雪住放晴,清掃了路面,才能起駕。如果是土路,有時天晴雪融,路面泥濘,雪雖然住了,可還是走不了。這種情形下,要麼乾等,等路面慢慢變回乾硬;要麼花偌大氣力,灑土鋪路——這個費用,可就老鼻子了!
這“黃金馬車”,漫天飛雪之中,雖然走的也稍稍慢了一點,但車輪轉動,輕靈順暢如常,並無滯礙。
許多朝臣,特別是讀書人,本能地反對君主出巡,在農業社會的大環境下,他們的觀點,不是沒有道理的。君主出巡,花費極鉅,再小心簡省,也難逃“勞民傷財”四個字。
所以,咱們要工業化啊。嗯,以後得空了,拿這個事兒給御姐兩相比較,“道具教學”,倒是不壞。
聖母皇太后的鑾駕進入大清門的時候,午門洞開,鐘鼓齊鳴,小皇帝奉母后皇太后鑾駕,迤邐而出。
聖母皇太后鑾駕入*,小皇帝侍候母后皇太后落輦,於漫天飄雪之中,黃羅傘蓋之下,立候。
禮部原先擬的儀注,是小皇帝先落轎,立於母后皇太后御輦之側,扶輦;聖母皇太后鑾駕入午門內廣場後,兩宮皇太后同時落輦,彼此見禮。當然,聖母皇太后之“落輦”,就是從“黃金馬車”上下來了。…
但是,母后皇太后表示,遠人勞苦,我在家裡,應該提前落輦相候,方是迎迓承奉之道,一定要禮部將儀注改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
聖母皇太后鑾駕進入午門內廣場,“黃金馬車”車廂裡邊的慈禧,遠遠看見午門前面的情形,不由又是詫異,又是感動,不免還夾雜了幾分得意。
軒軍近衛團在午門外廣場留駐,只關貝勒一人一騎,縱馬隨扈,一起進入了午門內廣場。
車子停定,腳踏放好,關卓凡跳下馬來,上前拉開了車門。
車門旁邊,先撐起黃羅傘蓋。不過,上前接應聖母皇太后“落輦”的,可就不能是關某人了。
聖母皇太后扶著李蓮英的胳膊,小心翼翼地下了車。
然後,一步一搖地向姐姐和兒子走去。
關貝勒關上車門,立定不動。
小皇帝先給皇額娘請安,兩宮皇太后再相對一福,見過禮了,執手歡敘,在大雪紛飛之中,說了好些熱情的話。
本來還有不少程式的,但雪下得實在太大了,禮部決定啟用備用計劃:今兒就到此為止,明兒養心殿明殿百官覲見,再宣示聖母皇太后天津閱兵之偉大意義。
聖母皇太后進入明黃大轎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