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了。
“湘系”受創甚劇,李鴻章的“淮系”其實也沒落什麼好。劉銘傳貪一時之利,李鴻章為他諱敗冒功,雖然朝廷用人之際,皆未予以嚴遣,但已經給了兩宮和議政王一個極惡劣的印象。
李鴻章自己也曉得事情叨登得大發了,銳氣大失,不敢再有什麼行差踏錯,乖乖地按照關卓凡的計劃,堅壁清野,將東捻從南向北壓,從西向東趕。
恭王對自己的失察極為懊惱,這件事情,或者派員密查,或者再等一等看看情形,都不至於搞成這個局面,偏偏就聽信了李鴻章的一面之詞了!
暗中多有人對恭王報以冷笑。其中一位,乃是慈禧。
湘、淮內訌,兩敗俱傷;蚌鶴相爭,自有漁翁得利。
這件事情的餘波,遠未平息,容日後再表。
長崎人對於一年前那支龐大的船隊的印象尚清晰如昨,一支更加龐大的船隊光臨了,或者說,“艦隊”。
一年前那支船隊,只有兩艘軍艦護航,這一次,護航的,足足有十艘艋艟鉅艦。
有趣的是,其實是同一支船隊,只不過,規模整整擴大了一倍。
海風凜冽,碼頭上的竹內四郎,臉色陰沉。
這一年,日本國內的政局驚濤駭浪。竹內四郎到現在還做著他的長崎奉行,但能做到什麼時候,他自己也不曉得。
作為長崎的主官,也同時受更高層級的指派,他過來迎接再次“過路”的大清國欽使。
目視所及,這支前所未見的船隊鋪滿了整個海面,日方派出的送水、送煤、送各種補給的較小的船隻,往來絡繹不絕。
竹內四郎粗重地吐了口氣,以此平衡震撼和不安的心情。
這支“艦隊”,如果懷有異心,是可以“滅國”的。至少,把長崎所在的佐賀藩滅了不成問題。
這一次,大清國的欽使倒沒有下船去哪兒逛一逛的意思,竹內四郎得在這兒等船上的通知,然後和他的同伴一起上船,去會見這位威名越過大洋、經已傳到了日本四島的中國公爵兼美國中將。
關卓凡要見的第一位客人,不是這個竹內四郎,而是之前專程從北京趕到長崎等候、專責傳旨的欽差。
*RU
第六章 大將軍
接到關卓凡的報捷摺子後,朝廷擬好了旨意,算定大致日子,便派了欽差赴日本長崎等候。到軒軍歸國的船隊進港的時候,欽差已在長崎等了十餘天了。
其實長崎至上海,海程並不算太長,也就三四天的光景。並非局勢已經糟糕到必須爭取這幾天時間,而是軒軍回國後是要北上的,目的地如果是上海的話,北上還是得坐海船。與其這麼折騰,不如就在長崎截住了,把目的地改成天津。
欽差由兩位道員陪著,一位道員是利賓,一位道員是關卓凡幕中專辦日本事務的徐四霖。
這位欽差,居然還是許庚身。
關卓凡頗為驚喜,先請聖安,許庚身含笑答了“聖躬安”,然後宣旨。
聖旨共有三份,宣完一份,展開第二份,再宣,如是者三。這是很少見的安排,一般情況下,不同的內容,會歸總到一份聖旨中,不會這麼繁瑣。這是朝廷表示對聖旨的內容和接旨人的分外重視之意。
第一份聖旨,錫封關卓凡一等毅勇公,賞戴三眼花翎一支。
第二份聖旨,著關卓凡“軍機大臣上行走”。
第三份聖旨,著即授關卓凡“督辦直隸、山東、河南、山西四省軍務欽差大臣,所有直、魯、豫、晉四省旗綠各營,及地方文武員弁,均著歸關卓凡節制調遣,如該地方文武,不遵排程者,即由該大臣指明嚴參”。
內容極其“豐富”。
進一等公、入直軍機,在關卓凡料中;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