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赫德來負責監理操辦。
設立同文館,是恭王自覺很得意的一個創舉,也是他有感於當年跟英法聯軍談判時,飽受缺乏翻譯之苦,被龔孝拱從中把持,傲慢無禮,若不是恰好有關卓凡救場子,幾乎就要下不了臺。
有了這麼一樁往事,同文館最先設立的科目,自然是翻譯,然後又加入算學、地理、萬國公法等“專業”。設立之初,卻鬧了一個笑話——同文館招取官員入館學習,同時亦打算招取學童,不知他是聽了誰的建議,將入館的資格,定為“十四歲以內的八旗子弟”,好在後來從善如流,很快便撤銷了這個規矩。
在關卓凡看來,這自然是大好的事情,沒有人才,怎麼辦洋務?不過有人反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星叔,難道還有人敢跟王爺過不去?”他故作吃驚地問道。
“你哪裡知道那一班衛道之士!”許庚身苦笑著說,“軍務政事,沒見他們能有一方一略拿出來,遇見這樣的事,以為是見風骨的好機會,一個個都是‘正色立朝’,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偏偏領頭的又是倭艮峰,弄得兩宮太后之間,都差一點生出小意見來,王爺更是天天生悶氣,拿他們沒有辦法。”
倭艮峰,說的是大學士倭仁。
在辦洋務這件事上,慈禧是站在恭王一邊的,本來想對倭仁有所訓誡。無奈咸豐生前,曾經跟當時的皇后,現在的慈安太后,交待過倭仁這個人,任命他做上書房的總師傅,取的是他的清慎端方。於是忠厚的慈安,從此把倭仁牢牢記在心裡,現在便不肯對倭仁“動聲色”,全沒想到他除了清慎端方可取之外,其實就是迂闊不堪的一個老夫子。
慈安太后不同意的事,即使好勝攬權如慈禧者,也沒辦法隔了她去辦,於是同文館的事情成了一個僵局,弄了一年,也沒幾個人進去學習。
“逸軒,你在上海有洋務的實歷,電報和艦隊這兩件事,也都辦得極漂亮,所以兩宮和王爺,都想聽聽你的。”許庚身向關卓凡交了一個底,“說實話,西邊兒的和王爺兩個,亦有拿你的例子,去壓一壓那班人的意思。”
關卓凡明白了,同時也要在心裡掂量掂量,自己到京之後,該怎麼說,怎麼做,才幫得上恭王的忙。
憑心而論,同文館這件事,恭王敢於起風氣之先,在一片反對聲中毅然創立,已經算是很有銳氣了,不過關卓凡認為,他在這件事上,亦有操之過急的地方。
奏辦同文館的摺子,寫的是“諮取翰林院並各衙門正途人員,從西人學習西文及演算法地理”。所謂正途,也就是進士出身,而翰林院更是清華貴重的地方,現在讓這些人進同文館,跟洋鬼子去學習,這不是開玩笑麼?庶幾等於要摧毀幾千年來形成的那一套價值體系,遇到激烈的反對,實在不足為奇。
關卓凡自然知道,想改變根深蒂固的觀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恭王的用意固然好,然而措置上,卻有兩處失誤,大約是連恭王自己也還沒有想明白的。
一個是,何以非得逼進士們去學習?
另一個則是,何以非得用進士們去學習?
*(未完待續。。)
第一三一章 萬事大吉
這些話,只能放在心裡想,當然不能在許庚身的面前,直指恭王之非。而且倭仁是蒙古人,他雖然迂闊,但以理學大家的身份,算是蒙古人的一個領袖,同時亦代表了一大班“程朱門徒”,不是可以輕易得罪的。
於是關卓凡沒有多說,只是很深沉地點一點頭:“星叔,我知道了。”
“嗯,這些還是明的,另有一股暗的,也叫人頭疼。”許庚身望著他說,“不過對你而言,倒又不見得是壞事了。”
哦?關卓凡不由大感興趣,再替許庚身斟滿一杯,等著他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