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決定?”
曹錕被唐健從深深的記憶中拉了回來,曹錕不是傻瓜,對於南方軍最近重重反常的舉動在這一瞬間也得到了解釋,原來唐健遲遲沒有對他下手,是因為希望自己能為他效力,同時也是給這數萬北洋新軍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
想畢,曹錕突然跪在地上,低著頭,像宣誓般的說道:“曹錕願意和司令一起為這個偉大的理想而奮鬥。
ps:今天的第二更!
第一章 華夏崛起
曹錕主動投誠之後,江蘇和安徽兩地相繼歸順了南方軍,而曹錕的六萬大軍也接受了南方軍的和平改編。
自此,南北內戰才在真正意義上以南方軍的勝利而結束,而南方軍在收編了大部分北洋新軍之後,總兵力也達到了三十萬之眾,這還不算各地的民團以及預備役兵力。
從此以後,中華大地之上只剩下南方軍一軍獨大,在接下來的三個月時間裡,唐健的主要兵力都放在了圍剿逃進深山的北洋新軍殘兵。
三個月後,經過了二十萬南方軍的大力清剿,中華大地上剩餘的北洋新軍大部分都接受了和平改編,而頑固抵抗到底的都被南方軍全力剿滅。
不久,聶士成的西進大軍順利從山西南下返回武漢,於此同時,孫萬齡和曹錕的東線大軍和聶士成在武漢進行了大會師,國內的局勢最終趨於平靜。
會師之後,唐健開始召集南方軍高階軍官以及民間各地的知識分子商議建國事宜。
唐健的請帖一出,全國各地的名士紛紛雲集武漢,就連一些在國外留學的華僑也紛紛買船票趕回國內,準備參加這一次決定中華四萬萬國民未來命運的盛典。
三年的內戰之後,武漢頭一次這麼熱鬧,在武漢的街頭之上,隨時可以看見穿著西裝留洋歸來的華僑,滿臉喜色的老百姓紛紛上街,載歌載舞,歡迎各地代表來武漢。
這一日,唐健和嚴復、唐紹儀三人人走上了武漢街頭,開始了長達兩個小時的閒聊。
唐健走上街頭時,清楚的感受到了大街上熱鬧的氣氛,不時有頑童互相追逐跑過,身後還有尾隨而來微微嗔怒的父母。
江灘之上豎起了五顏六色的旗幟,在江風的吹拂下分外絢麗,來往每一個的臉上都洋溢著陽光般的笑容,一方面是慶祝大清王朝的覆滅,另一方面是為了即將誕生的新國家而欣喜。
遠處的江面上,飄蕩著各國的國旗,由於全國戒嚴的命令還沒有解除,長江江面上還不能夠讓各國列強的軍艦隨意進入,所以大部分都是各國的商船,商船之上乘坐了基本上是來自各國的記者,對於這樣一個千載難逢親眼看到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改朝換代的壯觀局面,相信每一個記者都願意用手中的相機和筆記錄下這一偉大時刻。
唐健和嚴復、唐紹儀漫步到了江邊,三人隨意找了一處藤椅坐了下來,對於在國外留過洋,並且居住過一段時間來說的嚴復、唐紹儀兩人來說,他們的意見比起待在國內,沒有親眼見過英美法幾國先進位制度的知識分子要中肯的多。
“在建國商討事宜還沒有正式開始之前,我想聽一下兩位先生的珍貴意見,畢竟嚴先生在格林威治海軍學院待過,而唐先生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修學過,兩位對國外的政治體制都有一點的瞭解,所以,我想聽取一下兩位的意見,看下接下來中國該採取一種怎樣的政治體制?”唐健問道。
嚴復首先答道:“不知道司令和唐先生有沒有看過17世紀,英國著名思想家洛克《政府論》,《政府論》是前期分權理論的初步形成,對分權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發展的孟德斯鳩提出了著名的‘三權分立’理論,他曾經在《論法的精神》中,將國家權力分為三種,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
“所謂三權分立,就是透過法律規定,將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