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來警示他不能亂扔東西。總之,針對孩子亂扔東西的不良習慣,使其受到懲罰,“自食苦果”有利於改正。
不願上幼兒園
孩子上幼兒園是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的關鍵一步。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需要改變以往的生活習慣,不能像在家裡一樣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必須服從老師,也不能獨佔玩具,睡覺、吃飯、排便等生活方式都變化了。家長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這種變化,來開導、激發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為上提高一步。相反,如果家長忽視這種變化,特別是在家裡驕縱任性、依賴性強的孩子到幼兒園後會遇到許多困難。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孩子有許多原因,家長應仔細觀察分析,找出主要原因,以便幫助孩子改變。
1孩子入幼兒園的年齡不可過小,一般在3歲左右入園比較合適,因為這時孩子的基本生活可以自理了,也有了喜歡跟小朋友玩兒的心理需求。在此之後,家長要為孩子入幼兒園做必要的準備,比如培養孩子懂禮貌、講道理的良好品質;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分享食品;能與小朋友一起玩兒;能自己大小便;學會自己穿衣服,飯前便後洗手;學會遵守在規定時間裡控制自己的行為等。總之,家長可以模擬幼兒園的環境要求,在家裡進行適當的訓練,這樣可使孩子在入園後不會因環境的突然改變而感到陌生,不知所措。
2經常向孩子講述“幼兒園是個有趣的地方”,而不要用“再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來嚇唬他。這樣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一個可怕的印象,覺得幼兒園是個非常可怕、不自由的地方。當他真正要入幼兒園時,會產生恐懼心理。
3當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時,孩子總是哭鬧不止,家長就應仔細找一找原因,是什麼問題,什麼心理造成孩子拒絕上幼兒園?一般講:開始上幼兒園時,孩子都會表現出不願意的言行,過2周或一個月以後就會慢慢習慣了,表現出無所謂了。假如超過半年時間,家長一送幼兒園,孩子仍然像開始入園時一樣哭鬧,家長就應當想辦法配合老師制定一個“計劃”來矯正孩子的這種行為。
4當孩子大哭大鬧不願意去幼兒園,不要簡單地斥責、威脅、欺騙,要向老師瞭解情況,看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如果是孩子太依戀父母而不願意去,每次一送幼兒園都講“肚子痛”或磨纏著不肯去,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訓練,要讓孩子認識到“離別也是愛”,比如可以讓孩子到親戚家住幾天換換環境,這對培養他生活的適應能力有好處。
5當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後,要及時表揚他在幼兒園中的表現。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挺好,同老師、小朋友都能友好相處,可是一回到家裡就變了,表現為鬧、找藉口,第二天怎麼也不去幼兒園。這樣的孩子,家長應配合幼兒園老師給他制定一個“圖表”,每次能按時上幼兒園,遵守幼兒園生活、進食等規定,就在他的“圖表”上貼一個“小紅星”,積累到3個小紅星時就給個獎勵。
矯正孩子的壞習慣(5)
說謊
說謊是兒童常見的行為,也是家長教育不當的結果。由於年齡小,孩子不能區分真實與想像,理想與幻想的不同,有時他是在表達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來像是在說謊。兒童在4歲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興作為衡量自己行為對與錯的標準。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認為媽媽一定會生氣,這時他就會說:是貓把碗打碎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是意識不到自己說謊行為的性質的。
然而,如果家長沒有注意到,孩子是因怕家長生氣而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行為,對於6~7歲的兒童也沒從道理上使其明白行為的性質和界限,也不做必要地、耐心地糾正,就會慢慢固定下來,形成習慣,用說謊的行為來逃避責任。所以,首先家長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