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那賴俊如今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雖是孤兒出身,可如今卻不知從哪裡認了許多的親。這些親戚卻不知又經營了多少門道。
甚至還有傳言,諒山布和諒山的一些貨物都被南邊的幾家大族壟斷。這幾個大族到底是誰,就說不清了。錦衣衛倒是想去查,可是查到一半,卻是突然收了手,寧可拼著一個辦事不利的罪名也不敢繼續深究下去。
朱高燧不得已,這兒沒有法子,只得打發廷議討論繼續籌措新軍錢糧事,大臣們見朱高燧態度堅決,心知若是不拿出點錢糧,陛下怕還要打商稅的主意,因此也都上了心,幾次廷議討論,倒也有了一些結果,從糧稅和損耗裡結餘了一些。
只是朱高燧的胃口大,最後終究還是選擇了一個歷史上最常用的辦法——鎮守太監。
這些鎮守太監以採買和其他各種名義放出去,就形成了一個個吸金的工具,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要增加內帑,只能用這樣的法子。
而大臣們對此雖也有反對,不過有鑑於陛下要練兵,練兵的物件正是大家爭鋒相對的郝家和陳學集團,只要陛下不動商稅,倒也能捏著鼻子認下。
終究那些個鎮守太監再如何囂張跋扈,還是不敢太歲頭上動土,敢往他們頭上撒野,欺壓的無非也就是小民罷了。
商議了一陣,如今新軍的操練已有眉目,五軍營那兒已打算全部用新軍的操演之法,這便是多達二十餘萬人,除此之外,邊軍早在永樂年便開始大規模使用火銃,眼下最難的,倒不在於操練,而在於火銃,朝廷已經建了七個製造局,專門生產火銃,只是生產出來的火銃,和從前向郝家訂購的相比,卻似乎相差甚遠,更不必說,郝家的火銃是推陳出新,隔三差五,便撤換一批火銃,即便是那些撤換下來的,也絕不是朝廷的製造局能造出來。
朝廷這兒倒是從倭國那兒進了一批火銃,據說這倭國的火銃又是諒山那兒撤換下來的二手貨,如此一倒騰,竟是三手,而且價格是居高不下,再結果就是,西洋許多藩國紛紛以高昂的價格向郝家購買那些淘汰品,再換一個名目倒騰到大明來,朱高燧再以更高的價格不計成本的購買,而郝家那兒連不用的垃圾都可賣個好價錢,這些銀子正可以拿來不計成本的研製新式火銃,同時又有銀子裝備諒山軍,這等折騰下來,朱高燧已經覺得事情有些不對了,卻又無計可施,他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這製造局怎麼就這般的不經用。
還有操練方面,亦是讓他有些不滿,神機營的操練倒是過得去,其他如五軍營、邊軍就差得遠了,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些精銳人馬,勉強能看,其他的,便是連賴俊都來抱怨。
他雖是中軍都督,可是這軍中的關係終究是盤根錯節,和郝家那種白手起家,從建立開始便純粹無比的諒山軍不同,這大明朝的軍馬山頭林立,一個賴俊怎麼說使喚就使喚得動。
因而,朱高燧眼下只能寄望於時間,希望用時間來慢慢改善。
奏對了小半時辰,朱高燧已有些乏了,黃淮趁機道:“陛下,微臣人等告退,聽說……”
“聽說什麼?”
黃淮笑吟吟地道:“聽說陛下許久沒有去向太后問安,微臣萬死,這些話本不該說,陛下勤政愛民,日理萬機,為的是祖宗的江山社稷,操勞無比,不過陛下偶爾去探望一二,其實也沒什麼不妥。”(未完待續……)
第七百七十一章:最悲劇的學士
黃淮此人的老道倒是讓朱高燧出乎意料之外,朱高燧心裡瞭然,這肯定是黃淮聽說了什麼,否則斷然不會出言提醒,可見此人對自己還是頗為忠心的。
而事實上,朱高燧近來對徐太后確實頗有冷落,如今想了想,倒也覺得是該去看看才好。
朱高燧笑吟吟地道:“黃卿家所言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