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還為了不驕傲而奏樂?但他馬上體會了夫子的心意,頓時大喜,不覺手執干鏚舞了起來。孔子鼓琴與之相和,樂曲重複了三遍。一旁的眾人也暫時忘掉了飢餓和疲憊,陶醉在這粗豪的即興之舞中。
同樣是在陳蔡之厄時,看到輕易無法解圍,子路問過這樣的話:“君子也有窮時嗎?”因為如果按老師平日的主張,君子應該是沒有窮時的。
孔子立刻答道:“‘窮’難道不是窮於道之謂嗎?如今丘懷仁義之道,遭亂世之患,這哪能算是窮呢?如果以衣食不周為‘窮’的話,那麼君子固窮。而小人窮斯濫也。”
子路不由得臉紅了。他感到自己身上的小人被指了出來。以困窮為命運,臨大難而不動聲色,看到這樣的孔子,他不得不感嘆“大哉勇也”。相形之下,以前自己所引以為豪的白刃加睫而目不轉睛的勇,實在是渺小得可憐。
十一
從許國前往楚國葉邑的路上,子路落到了隊伍後面。當他獨自走在田埂小路上時,遇到一位揹著竹筐的老丈。
子路輕快地行了一禮,問道:“請問,可曾見到夫子嗎?”
老人停下腳步,不客氣地說:“夫子夫子,俺怎麼知道什麼是你的夫子。”接著,他仔細打量了子路一番,又輕蔑地笑道:“看起來你是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整天泡在空理空論裡的人吶。”說完,走到旁邊的田裡,再也不朝這邊看上一眼,刷刷地拔起草來。
子路想:“這肯定是位隱者了。”於是深深一揖,站在路邊等待他接下來的話。
老人無言地工作了一會兒後,又來到路上,把子路帶回了自己家裡。已經是日暮西山的時候了。老人殺雞炊黍款待子路,並把兩個兒子叫出來和他相見。飯後,被幾杯濁酒帶來少許醉意的老人取過身旁的琴彈奏了起來,兩個兒子應聲唱和道——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雖然一望可知,這是貧寒的生活,但是家裡洋溢著一種富足的融融之樂。父子三人和諧滿足的表情中,不時閃過一絲智慧的閃光,令人無法忽視。
彈罷一曲,老人向子路說道:“陸路行車,水路行船,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如果硬要旱地行舟,會怎樣呢?在當今世上,想要推行周代的古法,正象是旱地行舟一樣。就算給猴子穿上週公的衣服,猴子不大吃一驚撕個粉碎才怪呢。”很顯然,老人知道子路是孔門之徒才說的這番話。
老人接著又道:“保全快樂才稱得上得志。得志可不只是軒冕之謂啊。”
看來,澹然無極才是這位老人的理想吧。這種遁世哲學,子路並不是第一次聽到。以前他遇到過長沮、桀溺兩位隱士,在楚國也曾遇到名叫接輿的佯狂的男子。但是像這樣進入他們的生活中共度一夜還是頭一次。在老人平和的話語和怡然的容態面前,子路不禁感到這無疑也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甚至生出了幾分羨慕。
但是,對於對方的話他並沒有只是唯唯喏喏:“與世隔絕固然快樂。但是人之所以為人,並不在於保全一己之快樂。為了區區一身的潔白,而紊亂大倫,不是作為人的正道。我們早就知道,當今世上大道難行,甚至也知道在當今世上講‘道’的危險。但正因為是無道之世,不才更需要冒著危險去講‘道’嗎?”
翌晨,子路辭別老人家後急忙趕路。在路上,他在心裡反覆比較著孔子和昨夜那位老人。孔子的明察不劣於那位老人。孔子的慾望也不多於那位老人。雖然如此,孔子還是放棄全身之途,而是為了道周遊天下。想到這裡,他忽然對那位老人感到一種昨天未曾感到的厭惡。
將近午時,他終於在前方遠處碧綠的麥田的小路上看到了一群人影。當認出在裡面顯得尤其高大的孔子的身影時,子路突然感到一種胸口被緊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