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1958年就立項正式研發,1964年美國就投入使用。
蘇聯在衛星定位方面也不晚,1976年就開始進行模擬測試,也發shè了相關衛星。
實際上就是中國也不能說沒有動靜。幾乎在美國研發後不久就開始追蹤這個技術,到目前為止已經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也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但中國沒有投入試驗,更沒有發shè衛星。一方面是中國的科研水平欠缺,很多技術難點還沒有突破。二方面是中國缺少資金,在技術沒有取得突破的前提下,不可能專門發shè幾顆衛星供科研人員研究。三方面是在星載銣時鐘的製造上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很難得到準確到納秒級的時間資訊。
……如果不是聽了錢雪森教授的講解,郭拙誠真不知道我們國家還有這麼牛氣的存在,中國科學家竟然在那個時代就開始研製這個高科技,而且還取得了不少的進展。
在他的印象中中國的“北斗”全球定位系統似乎是在2010年左右才開始牛叉的。難道錢老開始進門時說的科技井噴就包含這個專案?
這是郭拙誠無知了,在本來的歷史上,中國在20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探討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的體制研究,先後提出過單星、雙星、三星和35星的區域xing系統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統的設想,並考慮到導航定位與通訊等綜合運用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方案和設想都沒能得以實現。
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才提出並制訂自主研製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三步走”規劃:第一步是試驗階段,即用少量衛星利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來完成試驗任務,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積累技術經驗、培養人才,研製一些地面應用基礎設施裝置等;第二步是到2012年,計劃發shè10多顆衛星,建成覆蓋亞太區域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0顆地球非靜止軌道衛星組網而成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透過交流,錢老總算知道了郭拙誠在這方面的知識確實有限,也就不再逼問,反而開始向郭拙誠講解起衛星定位系統的有關具體原理。
郭拙誠認真地聽著,雖然他知道自己將來不可能研究這個,甚至不會涉足這個領域,但他還是聽得很虛心,同時將前世一些gps的用途說出來,讓錢教授的興趣大增。說著說著,郭拙誠也沒有了難堪,也不覺得自己是在班門弄斧。
看著郭拙誠聽的很認真,錢雪森心裡產生了中自豪感,快談完技術時,他笑著說道:“哈哈,郭主任,你也有不知道的啊?”見郭拙誠吃癟,錢教授更樂,又說道,“上次你到我家談起全球定位系統,我還真以為你研究了好久呢。剛才你說的那些應用確實很好,給了我很多啟發。如果你也能靜下心來參與這個專案的研究就好了,我們就更有把握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就能在更短的時間內與美國、蘇聯並駕齊驅。”
郭拙誠笑了笑,沒有搭腔,心裡則說道:“錢老,你就知足吧。前世的時候,這個專案裡不說沒有我的參加,就是您自己也參加得不多。您有限的時間和jing力用到了很多不應該用的地方,搞什麼人體特異功能,搞什麼氣功,耽誤了多少啊,你早就應該感謝我呢。”
見郭拙誠沒有回答,錢雪森說出了他的目的,道:“郭主任,其他的我就不說了,我現在想做一個低階一點的試驗,需要你幫忙。”
郭拙誠連忙說道:“您說,只要我能幫上忙,我一定幫。”
錢雪森說道:“按我們衛星定位系統的研製規劃,將來的天空將時刻有幾顆靜止軌道衛星和更多的非靜止軌道衛星在執行著,地面的任意點都能觀測到幾顆衛星,能接收到幾顆衛星的訊號,並透過接受衛星傳送的偽隨機碼來計算相互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