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偏殿門外,他抬頭看兩側松柏鬱鬱蔥蔥,傲骨崢嶸,心想我艾仲文也精擅蝕文,離了這群目光短淺之輩難道就不能成事?且待我親自去會會莫遠,看看神童之名是否屬實,想到這裡,心中升起一股豪氣,一個人大步往二山門走去。
……
張衍走出不到百步後,腳步卻不由放緩,琢磨道:“那個道姑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築元之後,他耳目聰敏,道姑與趙英對話他當然也聽得清楚,而且那番話……好像就是有意說給他聽的?
對方看上去像是前來故意尋釁,但張衍直覺認為對方不會這麼膚淺,無緣無故的就來問上自己這麼一句話,必定有什麼原因在內。
“象河,象河,過則溢,少則圓……”
張衍皺眉沉思,反覆琢磨,突然,他腳下一頓,想到一個可能,莫非,她說得是自己的修為?
想到了這一點,他越想越有可能。
按理說,有《臨耀問法》在手,修煉即便不如之前那般一帆風順,也應該有所增進。可他覺得自己雖然內氣壯厚,卻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更進一步,踏入“元成入真”的門檻。他原本一直以為是自己功候未到,現在想想那名道姑所言,再反觀己身,心中不由升起一絲明悟,看來不是功候未到,而是太過!
問題這就在“過猶不及”四個字上!
彷彿一道電光從眼前乍閃過,張衍恍然大悟,眼前的迷障一時盡散,不由放聲大笑起來,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他轉過身,衝著道姑那個方向遙遙一拜。
玄門道法的境界層次雖然人人皆知,但其實也留有暗坑詭門。
比如築元這一步,明說有兩重境界,分別是“凝元顯意”和“元成入真”,但其實當中還有一關,名為“淬元去蕪”。
“凝元顯意”之後,要想更進一步,深藏在內竅中的元氣不在於多寡,而在於精純與否。
不懂其中關竅的修道者,往往會花上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埋頭苦修,隨著時日推移,元氣中的火性躁氣也會漸漸自消,最終凝練如一,踏入“元成入真”的境界,進而登關開脈。
只是這樣一來,卻耗費了更多時間,無形中就被那些知道竅訣的弟子遠遠甩在身後。
要知道,開脈之後所修習的法訣與開脈前不同,上下高低之間完全不可以道里計,一步慢,則步步慢,若無大機緣,也無出眾資質,那麼幾無希望追趕先行一步的同道。
而不是玄門世家,絕無可能知道這其中的關竅。
“淬元去蕪”這一步只在師徒之間私下秘授,口耳相傳,從不在道書上寫明,就算有過,這類書冊在千數年的時間裡被玄門世家封存銷燬了。
正是這樣處心積慮,彼此心照不宣的控制,各大世家才在一個個門派中把持住了修道的上進之路。
其實,玄門世家在這方面的手腳遠遠不止這一處,不是世家出身的修道者,修煉之途當真是如履薄冰,一步踏錯就再也沒有回頭之路。
張衍胸中自有城府,略略一想後,便模糊猜到其中可能的原委。
那道姑一定是看到自己修為正處在這一門檻上,又不好直接明言,所以透過一個典故來點醒自己,雖然不知道對方為什麼這麼做,但是這份人情他卻是記下了。
雖然張衍不知道如何淬鍊元氣,但往日他通讀玄典,大致推斷出自己遇上了什麼問題,心中已經有了些許想法,且他自信有殘玉在手,只要知道原因出在那裡,只要多番嘗試,總能找到正確的方法。
想到這裡,他恨不得立刻找個地方打坐參詳一番。
正在這時,他若有所覺般回頭一望,卻見一個熟人身影步入眼中。
艾仲文正在山道上憤憤而行,迎面一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