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變。攝政王楊昊御怕是指望不上了,他們這些建昭帝的舊將全家老小都在京裡,沒必要跟著陪葬,先後交出軍權,換了地方養老去。
朝廷一番調兵遣將之後,實際是截斷了吉魯國大軍的退路。
跟著幼帝有旨意出,給譚大先生譚睿博和譚二先生譚睿德分別加封了官職與爵位。命楊昊御和譚睿德為欽差,前往吉魯國大軍駐地,與吉魯國的都元帥特慕爾再次會晤。商談退兵事宜。
請這幫瘟神前來大梁的始作俑者是楊昊御,所以談判少不了他。
大梁已經夠亂的了,朝廷不想與吉魯國再添戰事,此次會談準備軟硬兼施。寧可答應對方些許不合理的要求。也要把這幫瘟神送走。
調換將領是一方面,譚二先生不是孤身前去冒險,他還帶了一支數千人的精兵,玄音閣許多師長都在其中。
這邊談著判,譚家大公子譚錦華親率一支臨時組建的軍隊出了奉京,一路往南,直撲關中。
關中離鄴州近,碟報暢通。訊息傳來要快得多。
據說譚錦華出京時請到聖旨,去關中是為了捉拿叛逆賊首鍾天政和楊昊儉。小皇帝還特意給朱子良下了道聖旨,命他視情況協助譚瑤華。
而譚家看來竟真掌握了鍾天政的行蹤。
九月底,這支新軍在天女湖畔重創了鍾天政歸攏起來的人馬,抓住了一直在逃的楊昊儉。
譚錦華一番審問後,命人砍下了楊昊儉的腦袋,快馬送回京中。
這邊打得熱鬧,朱子良隔湖看戲,按兵不動。
他還想著坐收漁利,哪知譚家早已將他算計在內。
楊昊儉一死,譚錦華顧不得再找鍾天政晦氣,帶著人馬身懷密旨直撲朱子良大營,與此同時,朱子良的大營裡一隊刺客從天而降。
此次除了在京裡坐鎮的譚夢州和譚大先生,譚家子弟幾乎是傾巢而出。
譚五先生和譚康華等人若是未死,不在朱子良手裡便在白雲塢,而朱子良至少也是知情人。故而譚老國師把老三、老四兩個兒子一起打發來,走前有嚴令,務必要生擒朱子良。
這隊刺客以譚三先生為首,隨行侍從都是多年來深得譚家信任的江湖各大門派好手。
朱子良猝然遇襲,身邊的親兵衛隊被譚四先生以琴聲壓制,動彈不得,紛紛受縛,而朱子良更是被譚三先生以一勢“振索鳴鈴”直接震昏。
如此順利得手,眾人都是大喜。
外頭朱子良的部下雖多,卻並不都是叛逆,譚家此次出動了這麼多高手,完全壓制得住,只等譚錦華率軍趕至,就可以宣讀密旨,將所有將領全都控制起來,逐一甄別。
譚三先生的侍從上前便要拖起朱子良來,將他五花大綁。
便在此時,由一旁倒地不起的侍從裡頭突然躥起兩個人來。
一個舉劍刺向朱子良,另一個直撲近在咫尺的譚三先生。
若是文笙在場,說不定還會提醒譚家眾人一聲,白雲塢的那些大周餘孽所習武藝似能抵抗樂師的攻擊,可當時譚家人都已習慣琴聲一出對方授首,那麼多侍從竟無一人反應過來。
好在譚三先生突見眼前白光閃過,銳風襲面,下意識舉琴一擋。
他手裡那張跟隨他多年,珍貴之極的瑤琴被攔腰劈中,斷成了兩截。這還不算,對方長劍去勢未盡,連帶著斬下了他半條手臂。
一時血濺三尺,譚三先生痛呼一聲,向後摔倒。
與此同時,朱子良亦被白雲塢的人一劍穿胸而過,釘在了地上。
異變突生,譚四先生駭然而呼,手上用力,瑤琴的弦被他生生抓斷了幾根,終於令那兩人緩了一緩,沒能繼續行兇。
譚家的眾多侍從這才反應過來,兩人上去抱住譚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