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人種的相貌,倒跟南京那些歐洲裔官員的風格很像。
騎著馬兒前進,劉勤不時撫摸自己的衣服。
作為忠順王府紀善,他的祖先逃離哈密時,帶著大量經史子集。後來逃離吐魯番,漢家典籍遺失大半。等遷徙到大玉茲,又遺失了大半。
到劉勤出生的時候,只剩半套《四書大全》、半套《資治通鑑》、一部《說文解字》、一部《三國演義》。《三字經》也有,那是他祖父手寫的,而且前面兩位祖宗記憶錯亂,跟真正的《三字經》有內容誤差。
他家在大玉茲經商,生意不大不小,但漢家書籍很難搞到,一百多年只弄來本《唐詩選輯》。
劉勤五歲開始識字,同時開始學漢語,而且學的還是南京官話。但真正跟人講漢語,又有點類似帶新疆口音的普通話。
每個祖宗的遺言,都是讓兒孫回安徽老家祭祖!
「劉兄來過此地?」雷之璣問道。
劉勤回答說:「少年時常來。那個時候,伊犁周邊戰亂,大玉茲與中國斷了貿易。我與伯父就從西邊繞到此地,在安集延購買中國貨物,再運回大玉茲販賣。賺的不但是辛苦錢,而且還是拼命錢,經常會遭到沿途部落劫掠。」
雷之璣感慨:「都不容易。」
「拿下此地之後,我想回徽州祭祖,了卻祖宗們的遺願。」劉勤說道。
雷之璣問:「如果劉兄的先祖是安徽大族,或許還能找到祖墳。如果不是,恐怕就困難了,畢竟已經一百多年。」
「試試看吧。」劉勤說。
出了山口不遠,便遇到一個塔吉克部落。
大同軍雖然只有3500人,但穿上甲冑,個個都是精銳,一看就不好惹。至於後勤部隊,則是來自蔥嶺的塔吉克人,用真金白銀招來5000多。
由於臣服了中國,蔥嶺的塔吉克部落,有義務出兵相助。
但大同軍居然還給錢,這讓塔吉克首領們非常高興,更加堅定了他們倒向中國的決心。
正規軍加上塔吉克後勤,將近9000人的隊伍,讓此處的塔吉克部落不敢抵抗。
梁震對部落首領說:「臣服,或者打仗!」
劉勤立即翻譯:「要麼臣服,要麼為敵,這裡只是中國的先鋒軍,稍後還有20萬大軍殺來。」
幾百人的盆地邊緣山區小部落,哪裡敢跟中隊為敵?
到了這種地步,該部首領硬著頭皮,湊了一支近百人的軍隊,自帶乾糧跟隨中隊前進。
當梁震帶兵逼近奧什城時,軍隊規模已經有一萬二千人。
除了那3500大同軍,其他全是雜牌部隊。一旦戰鬥失利,雜牌部隊就會潰散,說不定還有人反戈一擊。
奧什城的駐軍,只剩1000人,其他全被總督拉去平叛了。
守將臨時招募城外百姓防守,湊出幾千人的守城力量。這裡的城外平民,多為塔吉克工匠和商賈,早就聽了商人散播的訊息,說中國皇帝的稅收比布哈拉國王更輕。
工匠和商賈都選擇相信!
為什麼呢?
因為絲綢之路從這裡經過啊,每年都有大量中國貨物運來。住在城外巴扎的工匠和商人,雖然從來沒見過中國人,卻祖祖輩輩都對中國久仰大名。
在他們的想象裡,中國富饒而強大,遍地流淌著蜂蜜,否則怎有那麼多中國貨物運來?
既然中國很富裕,那中國皇帝就沒必要徵收重稅!
梁震率軍兵臨城下,早就不滿總督統治的平民,此時哪還有賣命守城的心思?
當熱氣球升起之後,大量被拉去守城的工匠和商人,高喊著魔鬼開始逃跑。「魔鬼」只是藉口,他們想要開溜而已,甚至衝散真正的駐軍,把城門給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