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又讓誰來做官呢?那麼大的帝國,怎能找到足夠的識字人才?”
巴伊可夫說:“反對他的人,要麼被殺了,要麼被流放了。至於識字者,契丹最不缺的就是這個。就連契丹的農民,不分男童和女童,都可以免費到學校讀書。契丹有一種科舉制度,層層考試,根據人的才學和品德,來選拔任用官員。即便是貴族的後代,也必須參加科舉考試,不能直接授予官職。”
俄國君臣都聽懵逼了,他們不能理解,甚至無法想象這種制度。
巴伊可夫繼續說:“所以契丹的官員,都是學識與品德都出色的人。契丹很少有官員會貪汙,聽說貪汙幾百銅幣,就將遭到流放。契丹有一句諺語,官員如果不能為人民謀取福利,就該辭職回家種番薯。番薯是一種來自美洲的根莖類食物。所以契丹平民,熱愛並尊敬他們的官員和皇帝。上一個契丹皇帝,就是因為徵稅太重,被農民軍攻破首都而自殺的。”
納肖金主張向外國學習,主張向自己的敵人學習,他聽到這裡便說:“陛下,請再派使團去契丹,而且要派一些優秀的年輕人過去。只有學習契丹,俄國才能強大。能達到契丹的百分之一,我們就足夠擊敗波蘭、瑞典和奧斯曼。”
阿列克謝一世從善如流,說道:“這個事情,就交給你來安排。”
阿列克謝以前羨慕法國國王,現在又開始羨慕契丹皇帝,甚至心理湧出一絲崇拜:“你把更多關於契丹皇帝的訊息,全都說給我聽。”
巴伊可夫捧上一本書:“這是法國使者撰寫的《萬王之王——契丹大皇帝傳》,我用拉丁文抄錄了一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