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說什麼?”
嚮導解釋道:“這些達斡爾人,在問商賈什麼時候帶鹽來。驛站儲存的食鹽不夠,沒有交易給他們,現在都盼著漢人商賈。”
“他們以前吃什麼鹽?”張庭訓問。
嚮導回答道:“有些部落吃池鹽,有些部落吃土鹽,味道不好,都是苦的,還很難弄到。去年運來一批,這些人嚐到甜頭,就等著用皮毛換鹽。”
侯如松把張庭訓叫過去,低聲說:“故意不給足的,先讓他們嚐點甜頭,再一直吊著他們胃口,對付土著就得這樣。你去了山陝河北邊境,那邊的做法也差不多。不止控制食鹽運量,茶葉也控制著。蒙古人若是沒茶吃,奇奇怪怪的毛病都會冒出來,茶葉就是蒙古人的命根子。”
張庭訓好奇問:“怎麼防備商賈多運茶?”
“長城,”侯如松詳細解釋道,“長城有很多地方,只修了低矮的邊牆,那些邊牆防不住大軍。無非兩個作用,一是遲滯蒙古騎兵,好讓烽火臺傳出訊息;二就是為了防備商人走私,商人不敢毀塌邊牆,運輸隊根本就過不去。”
那種低矮脆弱的長城,主要目的還真是防備商人,僅能對蒙古人起到遲緩作用!
漢人王朝對付遊牧民族,有個大殺器就是經濟制裁。停止互市貿易,禁止食鹽、茶葉、鐵器、糧食出口,而長城屬於物資禁運的配套設施。只要邊軍不給走私留後門,這種禁運能把遊牧民族給逼瘋。
可惜到了王朝的中晚期,每次朝廷下令禁運,都是在給邊軍送去發財的機會。
張庭訓瞬間醒悟過來,猛拍腦袋說:“我記起來了,《戰爭論》的戰略篇有講這個,禁運貨物的種類還是必考點。”
翌日,繼續前進,船行六十里,終於抵達海蘭泡。
這裡明顯熱鬧得多,駐軍已經增加至1500人。等打下雅克薩之後,將分出1000人駐紮,雅克薩才是真正的戰略要地。
雅克薩向北向南的支流,可控厄大興安嶺深處的土著部落。向西南的支流,可以划船直奔呼倫貝爾大草原,漠北蒙古就在眼前。向西的河道,能夠通往尼布楚,到尼布楚就已經很接近貝加爾湖了。
距離海蘭泡還有老遠,張庭訓就看到許多煙霧冒起。
“這也不像狼煙啊。”張庭訓疑惑道。
侯如鬆解釋說:“這是在烤制燻肉,雖說春季一般不打獵,留給野物繁衍的時間。但今年必定出兵,也就管不得那麼許多,附近的達斡爾人,只要獵取到肉食,就能拿來海蘭泡換棉布。我們這裡運來的,不僅有普通糧食,還有烘製好的行軍糧。”
張庭訓點頭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我懂。對了,運糧隊要留下嗎?”
侯如松笑道:“我們可是水軍,既然要打雅克薩,當然要水軍運兵運糧,關鍵時候還要跟羅剎鬼打水戰。”
王輔臣已經騎馬到了江邊,喜滋滋看著許多船隻:“安東水師全來了?”
侯如松回答:“留了三艘戰艦,其餘全到你這裡,還額外帶來二十艘運兵船。運兵船都是新造的,木材都沒來得及陰乾,全靠松脂、幹灰和桐油護著不沉。你這裡催得急,都護那邊只能湊合著造船。”
安東水軍的戰艦,木材是遼寧運去的,還徵調了許多造船工匠和學徒。
而這許多運兵船,是在哈爾濱下游就近砍伐樹木所造,木材隨便陰曬半個月就直接開工。用上幾個月肯定漏水,得隨時修補,不能補了就宣佈報廢。
這是大國的實力體現,換成小國,光造船就要拖好幾年。
當初後金征討達斡爾人,只能籌集大量獨木舟。
“這位是南京軍校來的張庭訓張隊長。”侯如松介紹。
張庭訓連忙上前,立正行軍禮:“張庭訓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