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味著新人就沒有我播得好。畢竟中央電視臺不可能選擇一個很糟的主持人來接替我。
趙忠祥(7)
我已經播了將近30年,實際上我也沒有做得盡善盡美,只不過大家聽習慣了。所以我很感激大家,能為大家服務,我也很樂意。
田歌: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趙老師很幸福!您擁有這麼多喜歡您的節目、喜歡您的聲音,甚至依賴您的聲音的觀眾。您真是很幸福!
1980年12月31日,《動物世界》開播了。時至今日,這檔家喻戶曉的節目已經陪伴中國的老百姓們走過了28個年頭,對許多70後、80後的人來說,幾乎伴隨著他們一起成長,為提高人們保護野生動物、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作出了貢獻。
趙忠祥:這個節目讓我們更加了解大千世界,讓我們知道人類還有這麼多的朋友。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家園裡,我們應該愛惜它們。怎麼愛惜?不要把它逮過來關到籠子裡供我們欣賞,而是讓它們在自己的家園、自己的生態環境裡面,自由自在地生存、繁衍、發展!
田歌:現在回想一下,應該是《動物世界》最早告訴我們,動物和人類對地球擁有同等的權利。我們應該尊重它們!我們應該熱愛它們!我們應該保護它們!當時這個節目播出的時候,大家就覺得好看,是不是那個時候就已經有了保護動物的意識?
趙忠祥:那不可能。就全世界來講,60年代對環境的認知,只能說是一個覺醒。那時候美國出了一本書,叫《寂靜的春天》。後來,這本書對他們的一位副總統戈爾有很大的影響,他現在就是一個環保人士。“寂靜的春天”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春天到來了,卻聽不到鳥叫,因為很多鳥由於吃了沾有農藥的農作物而死亡了。這才讓我們意識到:環境惡化了。到了70年代,人們進一步覺醒,但是大家仍然沒有認識到環境保護有多麼重要。我記得曲格平同志——中國環保第一人,也是我們老環保局長——他給我講過一個故事。1972年,周恩來總理召開中國第一屆環保大會,很多參加會議的人以為就是打掃衛生。直到80年代才開始形成全世界環境科學的理念,90年代形成比較成熟的認識。現在呢,當然是越來越受重視了。
但是這個節目確實對普通人在保護動物、保護環境方面的意識產生了一些影響。比如說我剛開始播的時候,接到南方的一位農民朋友給我的來信。他在信裡對我的稱呼已經很時尚了,是趙先生,而不是趙同志。
他說:“趙先生,你播的《動物世界》我看了,保護動物是外國有錢人乾的事,跟我們不一樣。我建議你在這個節目當中教我們養雞、養鴨、餵豬……更實用。”
我當時真的很困惑。我不能說他的意見完全沒有道理,但是又沒有更高尚的理由去說服他。大約過了10年左右,一個在農村教學的老師半夜給我打電話。
他說:“我們班上有一個學生搬家時撿了一隻受傷的禿鷲,現在給調養好了,該把它往哪裡送?”
我當時不信,一個農民怎麼會認識禿鷲呢?
然而我們還是派了一個攝影小組去那學生家,真有一隻非常美的小禿鷲!這位農民淳樸到什麼程度,他跟村裡所有的鄉親們說:“你們打了耗子給我們家送來,餵我們家這禿鷲,不要毒死的,要夾子夾的。”
沒有耗子,他把他們家的雞殺了給禿鷲吃。其實他們家並不富裕,自己都不吃肉。我們送禿鷲走的時候,他的太太是兩行熱淚啊!那隻禿鷲好像有靈性一樣,一直從車窗裡看那家主人。這個節目播出以後,境外的一些媒體也來採訪。從那時候,我才覺得我們國家環境保護的意識已經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裡,才感到我們這份工作是非常有價值的。
趙忠祥(8)
趙忠祥不僅主持過益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