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輔,而且還在長安縣。
魚禾不可能將長安縣的名號封出去。
張休此前在江陽縣血戰過,差點喪命,所以魚禾取江陽為號,封了張休一個縣侯。
相魁和巴山是魚氏家僕出身。
籍地已經不可考證,所以魚禾將他們一個封在了藍田,一個封在了霸陵。
馬況宣完了封賞和調任的旨意以後。
封賞大典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此次封賞大典,一共封賞了一千六百多人。
其中爵位最顯的王爵,僅有五位,國公三位,子爵和男爵的佔比最重,足足有一千四百多人。
且幾乎全是軍中的將士。
但魚禾封了這麼多爵,依然沒有將他手底下的所有有功之士封完。
像是幫魚禾執掌著四海鏢行的漕中叔父子,他們在魚禾起事期間,為魚禾立下了不少功勞。
魚禾有意以侯位相贈。
但是漕氏父子拒絕了。
用他們的話說,他們執掌的是一門生意,上不了檯面。
封了爵,上了檯面,四海鏢行就變味了。
到時候四海鏢行就真的成了一樁生意了。
魚禾思量再三,最終決定將屬於他們的漕氏的侯位,以後找個藉口封在漕少遊的兒子身上。
還有馬餘、謝祿、三山、農寨主等一眾為魚禾立過功勞的人,魚禾都沒有封。
謝祿的問題,魚禾還需要再斟酌。
但是馬餘、三山、農寨主等一眾,魚禾不知道該怎麼封。
馬餘的功勞不在戰場上,而是在地方教化上。
魚禾要封馬餘的話,位置不能給的太低。
太低的話會讓人覺得魚禾不重視教化。
太高的話,馬氏已經一公一侯了,而且還是文武重臣。
再給馬餘一個教化方面的顯赫位置的話,那馬氏在大周的影響力就高的沒邊了。
所以魚禾沒辦法封馬餘,還好馬餘不是他的臣子。
他也不需要在這個問題上糾結。
馬餘不是他的臣子,他不封馬餘,也沒人會說什麼。
三山只跟隨了魚禾半程,如今正幫魚禾管理著蠻人部。
三山的功勞對魚禾的功勞不算高,也不算低。
魚禾給三山封爵的話,應該在伯、子之間。
但給三山封爵的話,後加入的那些不認識三山的人,恐怕會非議。
更重要的是三山對爵位沒啥興趣。
魚禾派人跟三山談過,說讓三山入長安城,給三山封爵。
但是三山拒絕了,說要幫魚禾守著蠻人部。
還說魚禾萬一那天被人趕出了長安城,還有一個蠻人部給他落腳。
三山的話有些大逆不道,但是三山的心意,魚禾卻能感受到。
魚禾想硬塞一個爵位給三山,又覺得將三山的爵位給他的兒孫可能更合適。
所以有些糾結。
至於農寨主。
很早很早以前就掉隊了。
此次一千多位封爵者中,有一子三男出自於夜郎族,當初隨著魚禾出平夷的夜郎漢子,也就剩下這四個寶貝疙瘩了。
魚禾猶豫要不要給農寨主一個爵位,算是給農寨主一個交代。
畢竟,夜郎族人除了在他最初起家的時候給他耍了一點心眼,後面都忠心耿耿的跟著他。
上千的漢子跟著他征戰多年,最後就剩下了四個。
可見夜郎漢子在跟隨他征戰期間,並沒有偷奸耍滑,而是一直奮戰在第一線。
夜郎漢子沒有負他,他覺得他該給夜郎人一個顯爵。
但農寨主沒立過什麼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