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和雨宮是“路易。莫斯頓”的“孩子”的話,現在,就人格編碼來說,他們是上條的“孩子”。
因為所有“子體”的人格編碼,都來源於“母親”。這也正是學窗會將“LINK”實驗的成功體命名為“母親”的原因。
這決定了他們存在著異常緊密地一致性。
表面上看,他,雨宮,或者西園的性格都沒有任何改變,但實際上,這種一致性真實存在,並影響著他們的所有行為。
作為主人格的上條水樹的決定,會成為三個人格共同的決定,雨宮會為這項決定推敲所有漏洞,提出意見或建議,完善它的可行性,西園會根據自己的行為模式對其進行一定的修正或篡改。
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們或許會推託或鬧變扭,但不會有根本分歧。
上條討厭的東西西園不會喜歡,西園不想做的事情上條也不會想做,雨宮對於事物的看法,同樣會變成三個人一致的看法。
因為他們是“一個人”。
共通的情緒,不同的表達。共通的思維,不同的模式。共通的問題,不同的處理方法。
他們比一切存在都更親密,有著獨特的細微區別的同時,又分享著相同的經歷,經驗,知識,感情。
就如同大腦負責思考,心臟負責跳動,身體負責運動一樣,只有他,雨宮一彥,西園伸二同時存在,才能構成完整的“上條水樹”。
不是上輩子為了無望的正義迎來絕望的死亡的女子,而是“上條水樹”。
現在活在這裡,並將繼續活下去的,特別的存在。
上條曾一度很擔心他的介入會給西園和雨宮造成很不好的影響,畢竟他是原作裡不存在的人,但是雨宮卻告訴他,他們不介意。
‘你是我和伸二都承認的存在。因為你,我們完整了。’
擺脫了“被製造”的片面,分享到了原來不可能感受到的感情,得到了嶄新的真正的人生。
上條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如果不是雨宮和西園給了他與這個世界最深的牽絆,他怎麼可能像現在這樣,享受到愉快的,甚至可以說是美好的生活呢?
所以他雖然會和別人解釋自己是多重人格,但卻也從來不會忘記,再跟別人強調一次,他們是“一個人”。
可惜至今為止,他遇到的所有人中,真正能這麼認為的,只有跡部景吾。
這也正是上條最初,會縱容這個少年用笨拙的套話從他那裡騙去一個告白的原因。因為他看得出來,無論在外面的是誰,跡部眼神裡的東西,從來沒有變過。
不過,“跡部少爺,別人都會把我們當成三個人呢。”
“別把本大爺和那些不華麗的人相提並論,”抬手撥了撥頭髮,跡部挑起嘴角,“本大爺不像他們,本大爺可是經常上網的。”
“上網?”這和上網有什麼關係?
“不是很多人上網都會給自己起個網名,然後表現出和平時完全不一樣的潛在的一面嗎?上條你這樣在本大爺看來和那些人差不多。”
其實差很多呢。上條笑了。不過不管原因如何,不管跡部是怎麼理解的,這個少年眼中某種炙熱而堅定的感情,再次構築了他和“世界”之間的聯絡。
這種感覺,很不錯。
如果說上輩子對跡部景吾這個人,只是隔著螢幕和書本的憧憬;最初決定為保護他來到《無限恐怖》,只是不希望這個角色就此消失的單純念頭;被他騙去一個告白,答應交往的時候,只是對於一個自己很有好感的孩子的縱容。
那麼現在,他的確是可以說,他喜歡這個孩子。
保護他不受傷害,偶爾無傷大雅的戲弄一下這個驕傲的少年,縱容他一再走近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