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之十五
【雙聲、疊韻之論盛於六朝,唐人猶多用之。至宋以後則漸不講,並不知二者為何物。乾嘉間,吾鄉周松靄先生春著《杜詩雙聲疊韻譜括略》,正千餘年之誤,可謂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兩字同母謂之雙聲,兩字同韻謂之疊韻。〃餘按:用今日各國文法通用之語表之,則兩字同一子音謂之雙聲。如《南史 羊元保傳》之〃官家恨狹,更廣八分〃,官、家、更、廣四字,皆從k得聲。《洛陽迦藍記》之〃獰奴慢罵〃,獰、奴兩字,皆從n得聲;慢、罵兩字,皆從m得聲是也。兩字同一母音者,謂之疊韻。如梁武帝之〃後牖有朽柳〃,後、牖、有三字,雙聲而兼疊韻;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為u。劉孝綽之〃梁皇長康強〃,梁、長、強三字,其母音皆為ian也。自李淑《詩苑》偽造沈約之說,以雙聲疊韻為詩中八病之二,後世詩家多廢而不講,亦不復用之於詞。餘謂苟於詞之盪漾處用疊韻,促節處用雙聲,則其鏗鏘可誦,必有過於前人者。惜世之專講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要說雙聲和疊韻,要從詞的構造說起。
任何形式的詞可以分為合成詞和單純詞。單就雙音節詞而言,除去擬聲詞、疊音詞、譯音詞等特殊詞之外,其他都可以分為合成詞和連綿詞,連綿詞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單純詞。簡單點說,兩個有意義的字合成的詞叫做合成詞,比如落日、寒冷、沙漠等等,兩個字拆開來無意義(或是單個字的意義與原詞無關聯)、要合在一起才有意義的詞叫做連綿詞,比如慷慨、忐忑、琵琶等等。
連綿詞可以分雙聲連綿詞、疊韻連綿詞和非雙聲疊韻詞。雙聲詞比如慷慨、參差、忐忑、琵琶等等,聲母是起頭的音,兩個連續的聲母讀起來發聲時順溜易讀,感受一下〃忐忑〃、〃參差〃的讀音,念起來顯得緊湊輕快、節奏感強;疊韻詞比如依稀、徘徊、伶仃、窈窕等等,詞中有兩個相同或者相近的韻母,讀起來收聲時有個回應,感受一下〃伶仃〃、〃徘徊〃的讀音,念起來感覺舒緩悠長。還有些詞既是雙聲又是疊韻,比如玲瓏、輾轉、繾綣、氤氳等等。合成詞中的雙聲和疊韻更多,就不一一列舉。
老王說詞在音律悠揚之處用疊韻,在音律急促之處用雙聲,這樣可以更加〃鏗鏘可誦〃。也就是這個道理。雙聲緊湊、疊韻悠揚,的確對錶達有助益。這個論點前人所未能言,想必老王多少有些自得吧。但是從來寫詩不能過於拘束,不能為了音節的優美犧牲了意境的優美,徒有音律是不夠的。但凡有好句子,什麼韻律都可拋除。所以說,這個論點可以作為很好的參考,但是不能作為寫詩詞的約束。
人間詞話之十六
【世人但知雙聲之不拘四聲,不知疊韻亦不拘平、上、去三聲。凡字之同母者,雖平仄有殊,皆疊韻也。】
現代所說的疊韻已經是不限平仄了。
平上去入,是為四聲。我們現在的普通話裡已經只剩下三聲了,就是平聲(陰平,通常說的第一聲;陽平,通常說的第二聲)、上聲(通常說的第三聲)和去聲(通常說的第四聲)。入聲在大多數北方方言中已經消失了六七百年,而在其餘六大方言中(吳方言、閩方言、湘方言、客方言、越佬方言、贛方言),都還保留著入聲。
疊韻連綿詞中兩個字平仄不同的不多,像從容、迤邐、齷齪、葳蕤、彷徨、琢磨、蜿蜒等等都是平仄相同,而只有洶湧、淅瀝、莽蒼、崔嵬等少數疊韻連綿詞是平仄不同。至於合成詞疊韻而平仄不同的例子就更多了。
老王在音韻學上亦是有研究的。音韻這東西,韻書幾大本,本本不相同,很多字古音今音變了好幾次,研究起來繁複無比。老王的同事陳寅恪更是個中高手,不能不佩服一下他們強大的記憶力和孜孜不倦閱遍那浩瀚如海典籍的精神。
人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