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建看周夏愁眉不展的樣子,心底還是尋思著,這對他這個初入門的人來說,是不是難度太高了點。
他剛這樣想,然後,就看見周夏臉上,展露出了極其燦爛的笑容來,他似乎是想到了什麼。
第一百一十六章兩幅真品
第一百一十六章兩幅真品
周夏確實想到些東西。
他也是看方雪鑑定的那幅畫,並沒有裝裱,顯得比較薄。尤其和他正在鑑定這幅經過裝裱的畫,對比起來,兩者厚薄不一樣。
對呀!
這就是剛剛被他差點忽略的地方。
用來作畫的畫紙,厚薄不一樣。
周夏再低頭,仔細觀察,發現確實如此。
這幅《墨荷圖》所用的宣紙,比其他的畫,要顯得單薄許多。
這樣的情況下,周夏自然而然就聯想到古玩收藏行內過去常用的手法。
將一幅畫,變成兩幅畫。
這並不難理解。
如果當初畫家作畫的時候,用的兩三層的夾宣,那就完全有可能。
一般,大家形容一位大師級畫家水平高,或者是書法家書法好,大家都愛講筆力直透紙背。
用的是夾宣的話,繪畫技術高的大師,比如八大山人這樣的。夾宣的兩三層宣紙,都能被沁透。周夏他們後來做鑑定時候,一般,也都會仔細觀察,筆墨的沁入紙張的程度,如果是年代久遠的,一般都會滲入紙張中。而新近作畫的,大都不會滲入得那麼深。
這樣的,畫在夾宣上的書畫書法作品。
碰上技藝高超,分揭水平高的高手,完全能夠將其分揭為兩幅。
民國時期,這樣的高手就很多。
再聯想到這幅畫的裝裱時間,周夏心中已經有了明悟。
這幅畫,應該是真的。
八大山人紀念館的那幅,也應該是真的。
兩幅畫,都是出自同一幅夾宣畫,被人分揭成兩幅,以此牟利。
周夏眼前看到的這幅畫,應該是裡層,而八大山人紀念館的那幅畫,則應該是面層。
因為裡層即便筆力再怎麼高超,由於紙質透度的原因,分揭開來,肯定和表面的那層,有一定的差異。
筆墨未能浸透的地方,顏sè肯定會淡些。這也是周夏之前所注意觀察到的地方,這幅畫的墨,有些許地方,是後面新增上去的。
一般情況而言,這些地方,分揭的高手都是不會去畫蛇添足,但如果影響到整幅畫的效果時,他們還是會做些手腳的。
由此,這幅畫的鑑定,周夏也算是完成。
他認定,這幅畫的確是真品。
最後,他也清楚考古鑑定系統來,做最後的結論。
這時候,他也很好奇,對這樣一幅畫,系統會作何判斷。
“該作品創作於公元1700年。”
系統給出這樣的鑑定結果,並沒有出乎周夏的預料。
這說明,系統還是認定,這幅畫的最初創作時間,雖然後面有分揭修補之類的事情,但並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價值。
只是這樣子一分為二的技術,還真是神奇得很。
周夏就在琢磨著,這不是等於平白多出一幅真品來。當然,這樣的事情,也對原畫有要求,那就是,必須是在兩層或者三層的夾宣上作畫的,技術再高一點,一幅真品,別說變成兩幅真品,即便變成三幅真品也是有可能的。
周夏自己是沒那本領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做鑑賞。
一幅畫,如果能保持原始狀態自然是最好,可眼下,既然已經被分開來,周夏也要承認它的價值所在。
朱秀芳和方如建他們都是書畫鑑定的高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