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偶(一)明朝時候,山西省有一位名醫叫喬嗣祖,家有二女,大女兒叫珍姐,二女兒叫珠妹,姊妹出落得像花一樣,眼看到
了出嫁的年齡。喬老不想把祖傳的醫術傳給外人,於是決定招婿入贅。怎麼招呢?他理想的女婿是既懂醫道又有學問的人。想來想去,他想出了出聯應對招婿的辦法。他出的上聯是:珍珠雙花紅娘子此舉公開後,雖有不少讀書人前來一試,但因不懂醫術藥物被拒絕。有一天,來了一位身穿綠棉袍的少年,彬彬有禮地上門對道:枸杞二醜綠賓郎喬老爺怕受騙上當,就問少年這下聯作何解釋。少年笑答:“我叫吳杞,兄叫吳枸,兄有事在家,叫我穿綠棉衣前來。兄長的醫術和文才勝我十倍。”喬老先生聽後,心中大喜,當即決定招吳氏兄弟入贅。這副對聯傳開後,都嘖嘖讚美,說它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切合有情事理。朋友,你能說出它是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撰成的嗎?(二)從前有個中藥店主人,膝下有一女,貌美聰慧。為了給女兒選擇一位才華出眾的男子結良緣,他決定用中藥名作上聯,哪個對出下聯,就把女兒相許。上聯是:“玉葉金花一條根”許多求婚者望聯興嘆,一籌莫展。忽然來了一位英俊少年,揮筆對出“冬蟲夏草九重皮”。店主一看此青年才貌出眾,於是又出了一上聯:“水蓮花半枝蓮見花照水蓮”,那青年馬上對出下聯:“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店主十分高興,隨即又撰一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
地”,那個青年稍加思索,又對出下聯:“天仙子相思佩紅娘”。店主非常滿意,當即把女兒許配給他。你知道對聯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嗎?
六歲神童鬥和尚
——對偶明代林文斌六歲時遊廟,和尚見他梳著三叉小辮,就說:“三叉似鼓架。”林文斌隨口對答:“一禿似鑼槌。”和尚又驚又氣,馬上出聯叫他對:“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蓮花。”林文斌不加思索就說:“一個禿驢偷魚偷肉偷酒菜。”母親在一邊聽見就批評他太不文明瞭。他說:“我說的是,‘一個書生攀龍攀鳳攀桂枝’。”後來又一次,他改梳兩條小辮到廟裡去玩,和尚又笑他:“牛頭且喜生雙角。”林文斌毫不怯懦,順口應道:“狗嘴何曾吐象牙。”
故事中的林文斌憑著自己的機智聰明,運用對句的修辭手法,敢於與不懷好意的和尚機靈應對,使和尚的取笑變成了自取其辱。奇特的自薦詩
——篇喻有時為了含蓄委婉表達自己的意願,一般不會直接向人表達。如“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這句詩就表示作者希望得到有識之士垂青。以日常所見情願為上釣之魚表達自己急切出仕的心情。傳說朱慶餘在《邊試上張水部》中是這樣說的:“昨夜洞房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頭問夫婿:畫眉濃淺入時無?”這是一首描寫新婚夫婦蜜月生活的愛情詩嗎?不是。其實朱慶餘在考試之前寫了這首詩給張水部,張水部就是任水部員外郎的名詩人張籍,原是希望他先看看自己的作品,量量自己的才學,以便向當局者推薦,使自己有個進身之價。所謂“拜舅姑”、“畫眉深淺”,乃至全面構思,都是比喻。這是整篇運用比喻的好例子。張籍豈有不明白的道理?於是回信說:“越女新妝出鏡新,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仍是用篇喻手法,把朱慶餘譽為西施,不但美貌過人,特別是歌聲優美,是無價之寶。這比原作只在形體上作喻稍為高明一點了。
莊周不想當宰相
——諷喻諷喻就是用講故事的方法來說明事理的修辭方法。戰國時代的惠施當了梁國的國相,他的朋友莊周去拜訪他。有人對惠施說:“莊周這次來梁國,是想奪你那國相的職位的。”惠施聽了非常害怕,立即派人去抓莊周,鬧了三天三夜,沒有捉到莊周。一天,莊周找上門來,見了惠施,就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南方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