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有些是二十四衙門在打理,兩邊人手都是互相扯著用的。”劉尚宮一欠身,恭敬地道,“這些年宮裡使喚人不足,難免也有些內外不分,漸漸地就是這麼樣了。”
不要以為兩千多都人內侍很多,就說一件事吧——南京的宮城多大,行在的宮城多大?更別提行在除了這巨大的皇城和西苑以外,如今又增開了南苑,地方大了就要維護和修繕,人手需求自然也就變大了,但因為種種原因,宮裡並不是每年都進新人,卻是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減員,而各宮裡的服侍人手,一般都是優先供給的,這麼一來,各種事務性人手不敷使用是常有的事,尤其眼下到了年邊,皇城也有許多活動需要籌備,徐循和幾個嬤嬤計議了一番,不由道,“這麼弄,五百多人完全不夠使喚啊,去年娘娘是怎麼辦的?”
“去年娘娘從南苑抽調了二百人回來,好容易才支應上的。”周嬤嬤回道,“不過今年皇爺要在南內開宴,未必能兩邊伺候……”
然後隨著人口的增多和排場的增加,第二樁問題繼續又出現了,作為嬪妃,當然感覺不到內庫的逼仄,不過看到賬本就能發現,去年一年,各種慶祝活動實在是多了點,再加上多了南苑,平時維護都要好多錢,過去開宴會當然花費也大,還有添了新人給置辦嫁妝,每年按時按節採辦日常份例,置辦珠寶等等,人口越多,花費當然越大。文皇帝時候畢竟大量錢財都用於軍費,宮中還算是崇尚簡樸,這幾年來國家寬裕,皇帝也有閒情行樂,宮裡越發是歌舞昇平,一年下來,後宮自己的庫房,已經是有些吃緊了,還得問乾清宮再從內庫撥物資進來,才夠花銷。
當然了,錢那肯定是會有的,堂堂宮廷,不可能連年都過不起。不過徐循還有點疑惑,“我記得內十二庫雖名為內庫,但那不是用作賞賜臣下、賑災濟世,還有給武官支應俸祿等等,怎麼如今宮裡使用的錢財,都直接從內庫支給了?”
雖然內庫叫做內庫,但其並非位於宮城,而是在皇城之中,而且也不是徐循等後宮妃嬪可以接觸到的,都是由皇帝身邊的親信宦官掌管,不過徐循以前上課的時候聽幾個嬤嬤提過,宮廷花費主要由戶部供給,內承運庫所用,還是以她所說的那些用途為主,皇帝以前開玩笑,說要把庫房鑰匙給她,那說的是後宮自己的宮庫內藏,內承運庫位於皇城中,是個很嚴肅的部門,和後宮女子沒有什麼關係——起碼,在徐循的理解裡是這樣的。
“娘娘有所不知。”劉尚宮撇嘴道,“也就是前兩年,好像是外頭又嫌咱們花費大了,皇爺一惱火,索性全由內庫供給,反正咱們宮裡用什麼也用不著錢,缺什麼取什麼,更為方便,不論是要米麵還是要金珠,內庫裡什麼沒有啊?直接和皇爺說了,開張條子就能去支給,可是方便。這下,看外頭還能說什麼了吧。——也不想想,在南京地方多大,行在地方多大呢?這地方大了,又要體面不墮,可不就得多花銷些了麼,難道咱們竟不是辦事,而是全吞進肚子裡去了不成?”
這話頓時就引起了周嬤嬤和喬姑姑的共鳴,三人也不分敵我了,全都一起聲討‘外頭’的物議,對於‘外頭’又要體面,又不要花錢,讓巧婦為無米之炊的思路,感到十分憤慨。
按徐循來看,‘外頭’就算有說道,應該也是集中在前朝的禮儀活動上,後朝的事情他們可不會多說什麼。不過,從前沒想到這一塊,現在接觸到賬本了,她才感覺到宮廷花費日益奢靡,甚至要侵佔原來用於救急、賞賜的物資儲備……
徐循的思路很簡單,這一塊多佔了,那原本的用途就要上別處去擠去。本來也就是可有可無的宴會,又不是吃飯穿衣之類的生活必需品……
想到每年秋後稅丁到雨花臺收稅時那飛揚跋扈的樣子,她皺了皺眉,不再追問內庫的事了,“就咱們自己宮藏庫的這些金銀綵緞,可還夠年下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