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也是有點失了魂的,坐在桌邊一語不發,眼圈兒竟是都有點發紅,徐循一句話,倒是促使他下了決定,“父親有疾,做兒子的怎麼都該在一邊伺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他有些哽咽了。“阿翁也罷了,發生過的事終究不能挽回,若是爹彌留之際我也不在身邊伺候,那還說什麼以孝治天下?……我等天亮就快馬回去!”
出來也有十多天了,南京就在眼前,不過是一日的路程,太子居然是連個過場都不願走了。徐循不禁微微一皺眉,卻也沒多說什麼,想了想,只道,“若是輕車簡從快馬回去,在山東、河北境內,可都要小心注意!”
山東、河北,正是趙王和漢王的封地,又離京城比較近,便於探子傳遞訊息。皇帝病重的訊息,若是瞞得不好,恐怕幾個藩王還會早太子一步知道。
這並不是什麼很彎彎繞繞的事兒,靜下心來想,不難想得到的。可問題就是在這樣緊張的氛圍裡,有多少人能‘每逢大事有靜氣’?就連太子,在皇帝的病情跟前,都不免有些亂了方寸。
太子神色一動,看著徐循的眼神一時又有所不同,畢竟是多了幾分欣賞,他頷首道,“你說的是,不過,這險也不能不冒!”
否則,君主病重,儲君在外。又是剛剛交接皇權沒有多久的時候,兩個有明顯反心的藩王在京畿蠢蠢欲動……會出什麼亂子,還真不好說呢!
沒有過多的兒女情長,徐循忙忙地為太子準備了簡單的行囊,天方破曉時,船隻便停泊在了瓜洲港口,太子和王瑾並兩位伴當急匆匆地去驛站徵了馬,一路快馬加鞭地向京城趕了回去。而徐循等人,卻是繼續順流而下,往南京去了——這掩飾太子行蹤的任務,順理成章地也就交到了徐才人頭上。
正文 91定計
太子這次回南京,是有任務在身的;雖然明面上的任務;只是去祭奠太祖的陵寢,但明眼人誰不知道這是在給遷都造勢?畢竟;把都城定在南京的可也是高皇帝。
既然是祭奠;那肯定要挑選黃道吉日;這份工作,北京衙門是留給了南京的欽天監來做——國朝在過去幾年裡倒是發展出了一套人事制度;就是行在一套人事班子,京城一套人事班子。所以欽天監人員那都是現成的;太子什麼時候到了,他們和南京禮部一起定一個合適的黃道吉日;也就成了。在北京就定下日子,若是路上耽擱了,倒為不美。
本來只是皇帝體貼太子的尋常安排,現在卻成了徐循的救命稻草。也所以,徐循本人現在正糾結了太子留下的中官們,大家一起苦著臉狂翻萬年曆。
天文、地理,這都是很犯忌諱的學問,除了有些地位的讀書人,否則一般人是不會懂得怎麼測算黃道吉日的,拿本曆書來看看那也就夠了。但是欽天監定祭拜的日子,肯定不是隻拿曆書來翻,怎麼都得測算一番,至於怎麼測算徐循就完全不知道了。她只能肯定一點,欽天監測出來的日子應該不會和曆書衝突,曆書說不能祭祀,那就應該不會安排在這天。
別說掌管後宮需要做算數,這管宮務現在還要懂天文了呢,徐循一邊在自己簡要做的月曆上標著不能祭祀的日子,一邊在心裡唉聲嘆氣,面上卻還得不露聲色,免得把本來就夠浮動的氣氛弄得更緊張了。太子不但走了,而且為了安全,還把本身就是武林好手的王瑾給帶走了,少了這個大伴,比少了太子還糟糕呢,船上幾乎是沒了主心骨兒。徐循就算是再不願意出頭,這時候肯定也得把幾艘船上的人事給協調起來。
別說,她還真沒怎麼和中官接觸過呢——那種抬水抬柴火的雜役中人,徐循宮裡肯定也是有配備的,女人做不了太多力氣活嘛。但這些人根本不可能和她搭上什麼話頭,能和幾個嬤嬤說話都得私底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