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行”說完下馬拍著馬鞍在上面比劃了半天
那馬匠眼神有些不解的說道;“好好的馬鞍,大人你為何要在下面加兩個不倫不類的吊扣”
韓信指了指馬腹位子,“你想想,如果有兩個吊環,是不是可以在騎馬的時候將腳板放去其中,這樣一來可以極大的增加騎士的穩定性,而來可以防止格鬥時落下戰馬”
那馬匠原本神色還是不以為然,聽到韓信這番話後忽然渾身一震,眼中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目光,沉吟了許久才開口說道;“大人你真是天資過人,怎麼想得出這種匪夷所思之時,老漢我一生浸淫馬鞍,可卻從未想過在上面加這種東西不要說我,我認識的人中也從未給有人有過這種想法”
韓信見老馬匠語帶肯定,便隱隱興奮的說道:“那你說這想法可行嗎?”
那老馬匠肯定的點了點頭,“應該沒問題,不過大人你說的全銅製造似乎不妥,不但過重而且造價太高,我看不如改為木芯包銅如何?”
韓信一拍手,哈哈大笑道;“您老看著合適就可以,我沒有別的要求,只要求你儘可能的快,儘可能的多的造出這物事,你需要什麼儘管去問蒙石要全秦國的鐵匠現在都歸你支配了,材料,造價,都不是問題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一個月內,我需要十萬副供我的軍隊使用”
PS:應廣大讀者的要求,有些邪惡小小的看了下金手指,讓馬鐙提前問世了據可考的歷史,馬鐙應該是問世於秦末五百年後的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北燕所以秦國出現也不是不無可能,至少技術上毫無問題,只是沒有人想到這些罷了還有就是高橋馬鞍和馬蹄掌,我想再說明下呢,在西方公元前這些都已經出現,中國可考的歷史不詳,但一種普遍的看法在漢武帝北征匈奴時這兩種東西都已經廣泛使用,所以秦末出現完全說的過去這畢竟是小說,不是學術研究報告,所以不再做討論了呢
一些吹毛求疵的大大也沒必要老是抓住一兩點嘲笑江南不懂歷史,其實我懂的歷史應該算非常多,不僅限於秦末不信可以私聊談談還是那句老話,為了劇情需要,有時候我是得改歷史
一百八十三章酒逢知己千杯少
馬鐙的明無疑讓秦軍騎兵軍團的戰力大大加強,秦軍的新卒很快就透過這種簡單的工具掌握了馬上平衡。
秦人以耕戰立國,關中的男丁大多多次從軍,經驗豐富,所以這些被選拔進騎軍計程車卒大多對弓弩的cao作都十分熟悉,所欠缺惟獨是火候而已。如今有了馬鐙,大半個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很少有明像馬鐙那樣簡單,同時又具有如此重大的歷史意義。馬鐙把畜力應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讓騎兵與馬結為一體。馬鐙明以後,使戰馬更容易被駕馭,讓人與馬連線為一體。馬背上的騎士得以空出了雙手,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也可以在馬背上左右大幅度擺動,完成左劈右砍的一系列格鬥動作。
韓信並沒有刻意的保密,因為這種簡單有效的明很快就會隨著實戰迅傳開,根本也無從保密。一旦敵人被裝備了馬鐙的騎兵擊敗,對手很快就會現馬鐙的實用並去效仿。只是關東並非養馬之地,項羽的騎兵雖然精銳,可也只能保持在三四萬人的規模,絕難大規模推廣。至於草原上的匈奴人,那就更加不用擔心了,馬鐙雖然製作簡單,但也不是缺乏冶鐵技術的匈奴能輕易效仿的。
其實韓信遠遠沒有料到,他所明的馬鐙開創了戰爭史上一個新紀元,使得騎兵的戰略地位大幅度提高,騎兵從輔助兵種一躍成為了戰爭之王,成為了冷兵器時代戰績最為輝煌的兵種,從而徹底改寫了其後數千年的戰爭格局。
當然,現在韓信還只是滿足於對匈奴取得了裝備上的優勢,這讓他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更加遊刃有餘了。在他的授意下,負責管理工匠的將作府將整個咸陽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