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心,若說這天底下還有一個人不會背叛他張耳的,那一定是這樂簡。這樂簡極重情義,為人仗義無比。當初自己將他收為部下不過是欣賞他的武藝而已,卻沒想到陳餘突然攻入邯鄲時,原本的親信部下紛紛棄自己而去。唯有樂簡冒死殺回,於萬人之中將張耳救了出來,為此身上捱了幾十刀,渾身如同血人一般。
後自己收攏舊部投奔臧荼後,樂簡也是緊跟著自己,對自己一直忠心耿耿。這樣重情重義的燕趙壯士,張耳怎麼會生出疑心。
令張耳擔心的,無非是自己的命運而已。
陳餘死了,這個曾經和他最為親密的戰友慘死在楚軍的馬蹄之下,連全屍都沒有留下。張耳忍不住想起了自己將會得到什麼樣的結局,應該也是死在luàn軍之中吧,只是不知道會是怎麼個死法。
至於重新奪回常山國,再次當上他的常山王,張耳現在想都不敢想了。這天下的格局越來越清晰明朗了,待秦軍和楚軍一戰之後,塵埃就已經落定了。至於劉邦趙歇臧荼韓廣這些人,包括自己在內,無非就是陪襯罷了。有了他們的出場,這天下的爭奪或許會更加有些意思,但真命天子絕不會是他們中的任何一個。
張耳緩緩的握起máo筆,在桌上的竹牘上寫下了三個大字“秦”、“楚”、“漢”、“趙”四個大字。
這四個國家無疑是天下最強的四股勢力,必然將由他們中間的一個完成統一大業。
楚國?
張耳沉yín了許久,緩緩的在其上畫了一個叉。
楚國原本是這天下最強大的國家,項羽曾經是這天底下最強大的西楚霸王。他曾經有過機會,而且不止一次。鉅鹿之後、分封諸侯時、彭城之戰後。可是這說那次機會都被他白白làng費了。
鉅鹿之戰後,項羽個人的威望達到了巔峰,諸侯皆對他或敬或畏,沒有一個人敢抬頭和他對視、他不但手握重兵,還有這章邯的二十萬投軍以及二十萬的諸侯僕從軍。他大可以毫不費力回到彭城廢掉義帝,自己將楚國牢牢掌握在手中,然後再揮兵攻入函谷關。可惜他偏偏有著婦人之仁,因為擔心諸侯指責他,而對義帝不聞不問,任由他胡作非為,最後比的項羽只好退兵回國清理mén戶。
第二次機會是在分封諸侯的時候,那時候項羽手中天下jīng兵,無力絕非任何一個諸侯能夠單獨對抗的。他原本可以接著分封的機會團結大批諸侯,可他偏偏沒有這麼做,反而任人唯親,凡是跟隨過自己的人皆獲得了重賞。而齊國的田榮田橫、趙國的趙歇陳餘,燕國的韓廣,這些地方實力派都只是因為沒有跟隨自己入關,項羽便生出嫉恨,將這些人的封地剝奪了大半,轉贈給其他諸侯。
此舉讓項羽在許多諸侯心目中名聲掃地,也埋下了諸侯反楚的禍根,讓他陷入了多面為戰,苦不堪言。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那就是在彭城之戰後,項羽沒有去集中全力攻佔反楚骨幹的齊國,也沒有聽取范增的意見休養生息,反而勞師遠征的北上攻打河北。從此天下主動權不在握在項羽之手了。
若說用兵之能,項羽無疑是這世間少有的天才,他是一個優秀的統帥,卻非一名真正合格的君主。若說他在軍事上的建樹為滿分,那他在政治上的智商無疑就是零分了。他的狂妄之大、剛愎自用幾乎讓天下諸侯為之離心,等到田榮揭起反旗時,天下諸侯相繼贏從,共同反楚。
所以在張耳心中,毫無疑問的將項羽從問鼎天下的名單中劃去了。
劉邦嗎?
張耳搖了搖頭。劉邦還是太過弱小了,雖有齊地在手,可和韓信和項羽仍然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最關鍵的是,他手中沒有一個足以抗衡項羽的大將,每次他和項羽jiāo戰,總是敗多勝少,先勝後敗,一旦項羽的旗幟出現,漢軍就紛紛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