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之手。
嶢關失守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咸陽,朝堂之上韓信也絲毫沒有掩飾當先的危機,可是第二日朝廷依舊早朝,一切照舊,贏可在殿上語氣平和的告訴大臣們安心治理秦國,打仗是將軍們的事情。
可能是韓信的冷靜感染了眾多大臣,那種末日來臨的危機感頓時緩和了許多。大秦有一套高效的官府運作制度,在百官的努力之下,大秦這臺戰爭機器又迅速的運作起來,糧草和錢帛紛紛從府庫中搬運出來,兵器作坊則加班加點的打造強弩利刃,成年男子和壯婦被分批登籍在冊。
韓信暫時還打算舉國動員,因為他的對手還只是劉邦,不久之後即將入關的項羽才會是秦國的心腹大患,至於劉邦,他自然有應對的方法。
他這幾日只是加緊整編城防軍,五萬的城防軍在那日的血戰中折損了一萬多人,去除趙高的心腹死士後,剩下的三萬六千多人被分為三營,分別有田市、趙無忌以及原來的中尉甘肖統領,以王歧為衛尉統帥。算上已經到了的皇甫圭所部,韓信手中足足有五萬四千多人,守住咸陽自然不難。
不過他想要的並不是只是守住咸陽,劉邦若是攻不下咸陽,一定會分兵去攻取郡縣,那時候秦國就算守住了咸陽也是孤城一座,如何應對即將叩關而來的項羽大軍。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自鉅鹿之戰後,秦軍連連戰敗,一路丟城損地、再加上內訌不斷,先是趙高殺了胡亥,隨即他自己被子嬰所殺。外敵尚未到來,秦人已經自亂,這對秦人士氣的打擊非常之大,最直接的結果是讓秦人父老不再支援他們效忠了數百年的王室,轉而是一種漠然的態度。
所以秦國急需一場大勝來激起秦人血液中對勝利的渴望,韓信也急需一場大勝來樹立他在軍中的威信。
劉邦的大軍離開了嶢關,紮營於咸陽之東三百里處的霸上,遙遙相望咸陽,同時派出了部將夏侯嬰率三萬士卒從後方攻襲函谷關。
劉邦是個狡猾之人,他並不想讓他的大軍在咸陽城下將鮮血流盡,他要儲存實力來考慮滅秦之後的事情。他已經知道了咸陽城中趙高被殺,現在整個咸陽城內兵微將寡,子嬰又是個懦弱之人。所以他在等待,在觀望,他仍然是想兵不血刃的進入咸陽,得到秦人的擁戴。
而此時韓信也得到了王歧‘士卒可用’的彙報,他精心挑選了三萬精兵,穿戴上了咸陽城內最好的武器和甲冑,秘密的趁夜離開了咸陽城。
在此之前,他已經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去求見劉邦,一名王歧推薦的說客,諸子百家中以辯才稱雄的名家大師偃師道。
正文一百二十章兵不厭詐
偃師道靜靜的站在楚軍的營外,對著身前直視他的人微微低下了身子,臉上帶著的是謙卑的笑容。
說客這種活他不是第一次做了,當初趙高就曾經讓他北上去說服王離投靠於他。這三年來偃師道沒少為趙高效力,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替趙高收服了大大小小數十名官員,所以趙高倒臺後,他便被當成了趙高一黨的重要人物捉拿下獄。
偃師道出自於名家,名家也是諸子百家中一支重要流派,卻相對其他學派來說勢微許多。名家不比法家、兵家、縱橫家這些在戰國秦朝大出風頭的學派,也比不上墨家、儒家、道家這種深入民間的學派。名家提倡的專研以思維的形式、規律和名實關係,有點像後世搞行為主義的哲學家,以善辯而著稱,代表人物有‘白馬非馬’的公孫龍和‘子非魚’莊子好友惠子。
在春秋戰國時期老百姓的肚子都吃不飽,哪有精力跟你研究行為主義,這就註定了名家的悲催命運。偃師道自幼天資過人,三歲能言七歲斷文,十幾歲的時候就把當地的宿儒辯的啞口無聲,可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卻窮困潦到家徒四壁。原因無外乎秦國錄用官吏都是極重真才實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