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李世民又向冼由問了林塵在瓊州島的種種行政措施,探討其中利弊,氣氛倒是融洽。
連魏徵都被其新穎的行政理念所吸引,比如官民一體,官服務於民,重視商業等。
要是在朝堂有哪個人敢提這樣的意見,魏徵絕對會噴死他,可這事在他現在管不到的地方發生了,這就不得不引起他的好奇了!
“請教冼刺史,重視商賈,以商為本,百姓吃什麼?都不種地,糧食從何而來,如何保證奸商不會坐地起價?”
這就是魏徵值得稱道的地方了,國事和個人憎惡分的很清,他給自己塑造的人設很成功,為了這人設他什麼都放的下,最終青史留名,得償所願。
說其沽名釣譽者不計其數,可魏徵為這名這譽,堅守了一輩子,那也是值得稱讚的。
“魏左丞可能有所誤會,商只是表象,在商後面還有個工,以工商為本才是核心。
工可以產出各種物件,商則流通四方,不種糧食,民完全可以去做工,所得產出比單純種地高多了,在南海郡,一般一個工人工作一到兩個月,所得工錢就足以買一年的糧食了!
至於糧食的來源,就要靠商了,民有糧食需求,商自然會運糧來獲利。
可這個利是有限度的,官府會依照周圍的物價情況,對郡內物價做出衡量,給出商人的獲利空間。
若是蓄意抬高物價,購買者可以隨時去衙門告狀,一旦查明屬實,法律會做出判決!
實際上現在南海郡的糧價已經被釘死了,為穩定民心,官府規定數年內糧食價格不能變,期限到後可以按行情每年進行最多一成的浮動。
而整個南海郡現在實際存糧三五年內根本吃不完,所以你擔心的事根本不會發生。”
魏徵:“這麼說的話,這種辦法也只適合一地之政,不具備推廣全國的特性,畢竟都不種地的話,全靠買那也不現實。”
冼由呵呵一笑:“魏左丞多慮了,郡王說過,南海郡有南海郡的辦法,更大的地方自然也有別的辦法。
不種地只是初期策略,並不是真的就是捨棄土地,也不是強行要求不讓種地,商業市場是有自我調節能力的。
糧價統一的情況下,商人想要獲利更多,唯一能做的就是降低成本,如果種地能夠降低糧食成本的話,那麼他們一定會去種地的。
政府再給出一些利好政策,比如免除農產品的稅收,那麼絕對會有人趨之若鶩的。
這個時候,種地實際也成為了一種商業行為,只是轉變了方式,由原本的個體鬆散種植,變成有規劃,有針對性的集體種植!
至於一個商人如何能種那麼多地?
千萬不要小瞧了商人對於利益追逐的決心,他們會去找到工幫他們種,也會要求工做出更效率的器械來!
最終所有人都會在這個迴圈中獲利,包括國家!”頓了頓,冼由又道:
“你們都知道林郡王喜歡給屬民建房子,甚至還發工錢,可你們沒算過一個賬。
就拿崖州內的幾千戶民眾來說,林郡王為其建造幾千棟房子,看起來花費巨大,其實不然。
林郡王在發工錢的同時,還讓人建了一個大貨場,裡面基本上日常需要的什麼東西都有,針頭線腦、米麵糧油、瓜果蔬菜、布匹飾品、鍋碗瓢盆,只有想不到的,沒有缺少的。
工人們拿了工錢,就會在這裡置辦東西,這樣錢就又都回到了郡王手中,還能略微獲利,只是前期投入大些罷了。
可最終百姓賺錢了,房子也建好了,林郡王也賺錢了,還收穫了人心,一舉數得,還都是贏家!”
“還可以這樣?”
“怎麼會是如此?”
“不可思議,那麼誰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