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竹笛,首先要找一根竹笛那麼粗的竹竿,截成60厘米左右,用細棍將裡面的竹節全部捅穿,在適當的位置打十個孔,從上至下依次是一個吹孔、一個出音孔、六個指孔,笛尾還有兩個出音孔。
打孔的位置會影響音準,但這個對菲比來說並不難。只要竹筒的壁厚基本均勻,各個孔的間距就是對應成比例的,她本來就熟悉樂器,各個孔之間的距離都有數,試過兩三根就找準了打孔位置。
笛膜是關鍵材料,傳統笛膜一般用竹膜或蘆葦製作。島上沒有蘆葦,她找了根粗一點的竹子,在竹子內層表面就有一層膜,剝下來做笛膜正合適。
最後在吹孔上方1厘米的位置,在笛子內部塞一個軟木塞,一根簡易竹笛就做好了。
如果想再省點兒事,在截竹子的時候就計算好開孔的位置,用內部的竹節代替木塞,在其下方1厘米開一個吹孔,其它孔依次向下排,這樣就不需要木塞了。
這竹笛是荒島上第一件樂器,從此他們過上了有音樂的日子。
菲比又吹了幾首別的曲子,《彩雲追月》《漁舟唱晚》《草原之夜》,眾人聽得如痴如醉。
草原之夜一曲終了,王胖子的肚子咕咕叫了起來。
此時已是傍晚,眾人玩鬧了大半天,到飯點兒了。
李金庫開啟屋裡的幾個罈子、罐子,開始往外拿吃的。
首先是幾隻烤兔,然後是事先炒制的幾種調料,有炒好的幹辣椒、藤椒、五香粉、油醋汁、海腸粉等等。
李金庫吩咐幾人,將那幾只烤兔放到炭爐上熱一下,兔肉的香氣便散了出來,香得眾人直咽口水。
然後他用手將兔肉撕成小塊,放到陶盆裡,用各種調料拌起來,第一道菜“手撕烤兔”便完成了。
這道菜是川渝一帶的風格,鮮香麻辣,非常得開胃。
然後李金庫又掏出兩個蓋著蓋子的大陶盆,開啟蓋子,裡面全是煎餃,那餃子皮是木薯粉做的,所以叫薯粉餃子。華國南方有很多地區都有吃薯粉餃子的習慣,但主要是用紅薯粉做。他們用木薯做,口感差不多。
餃子的餡料有豬肉洋蔥的,有海參野菜的,有韭菜渡渡蛋的,還有魚肉的。
這些餃子是前天下好的,昨天又用油煎過。現在他們放個鐵鍋到炭爐上,把餃子放進去重新煎熱就可以吃了。
爽滑的木薯粉皮,用油煎過之後酥脆彈牙,再配上各種葷、素餡料,讓人看一眼就食指大動。
一旁的傑西拿出幾個小碟子,還有一個瘦高帶嘴兒的陶壺,那裡面是他們釀的果醋,她倒了幾碟醋分給眾人。
蘸醋吃煎餃,解葷又解膩。
烤兔和煎餃都是李金庫的主意,它們都是提前做熟,用炭爐稍一加熱就非常好吃。
因為小炭爐的加熱能力有限,用生鮮食材現做的話,費時又費炭。
瑪麗又裝了一壺果酒、一壺竹葉青,將它們擱在兩個炭爐上。
眾人圍坐在炭爐旁,一邊吃烤兔、煎餃,一邊喝酒、品茶。
吃完飯,聽著外面的風雨聲漸漸變小了,估計明天天氣就能放晴,肖恩又講了講後面蓋房子的事。
“從這次暴風雨的情況來看,咱們的屋頂和皮衣完全可以抵禦暴風雨。所以我想,可以考慮將整棟房子一起蓋起來,而不是隻蓋臥室。”
這次他們躲避暴風雨的過程簡直不要太愜意,有的吃、有的喝、有的玩兒,還能打麻將、下棋、聽音樂。
所以肖恩這樣一說,眾人都贊同。
待雨過天晴,他們就沒有繼續給臥室蓋屋頂,轉而開始砌其它兩間屋的石牆根、夯土牆、砌土坯,就這樣又幹了七八天。
終於,整座新房的牆體部分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