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既崇文又尚武的時候,產生出來的力量究竟會有多大?蔡邕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他相信有生之年肯定能夠看到一些結果。
第二件令蔡邕受到觸動的事情,是馬城完備的衛生防疫系統。這座城池之內的各條主要街道上都修建有一種名曰公廁的建築,不僅分別男女,而且有人每天定時清潔洗消。除了禁止市民在城內隨地大小便之外,就連進出城中的牛馬,都被官府要求掛上一個糞兜,防止牛糞馬糞直接排洩在城中的地面之上。馬城內建有幾座大型的公共洗浴澡堂,有官府派人進行經營,不以盈利為目的,只為服務大眾。
劉惠向蔡邕講述了當年大公子初來馬城便積極開展“全城大掃除”的故事,然後非常自豪的告訴蔡邕,自從公子來過馬城之後,這幾年間馬城沒有爆發過任何疫病,城內軍民的身體健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蔡邕聽了之後,心裡十分納悶。老頭子就想不明瞭,你說劉和這麼一個高高在上的貴公子,軍政大事都夠他操心了,他當時怎麼還有空閒琢磨給牛馬屁股後面套上一個糞兜呢?
一座乾淨整潔、崇文尚武的邊塞城池,已經令大學士覺得十分意外,可馬城的獨特之處還遠遠不止這些。在士人眼中身份低賤的手藝人和商販,在馬城很有地位,他們不僅有著穩定的收入,而且還有一些人被官府評為“三好城民”,即思想好、表現好、手藝好這“三好”。
例如連年被評為“三好城民”的牛鐵匠和馬木匠,這兩人如今不僅賺到了一份令人眼紅的家當,而且家中子女都獲得了入官學就讀的資格,劉和還親自為他們題字褒獎。
蔡邕聽劉惠解釋才知道這牛鐵匠和馬木匠,便是如今在幽州廣泛推廣的曲轅犁的設計者,所以在城中地位崇高,不僅管理著偌大的農具製作工坊,還兼任了“馬城農業技術革新委員會”的委員。
蔡邕此前從未聽說過“技術革新委員會”這樣的機構和名稱,他不用問劉惠也知道這肯定又是劉和搗騰出來的新鮮玩意。當蔡邕得知上谷和代郡這兩年因為採用了曲轅犁而多耕種了兩倍的土地,多增加了三倍的糧食產量之後,心中再也不敢小覷馬城的這些工匠和手藝人了。
蔡邕離開馬城之前,已經被接二連三的震撼搞得麻木了,馬城濃郁的商業氛圍、馬城周邊發達的交通和水利設施,馬城官府高效廉潔的辦公秩序……凡此種種,讓大學士產生了一種這些年四處漂泊和遊學所見所聞比不上在馬城呆半個月的感慨。
馬城對蔡邕的觸動越大,他對即將抵達的薊城就越加期待。
劉和堅持要將未來的燕幽書院命名為燕京大學,說洛陽有太學,薊城作為幽州治所,創辦一所州立的學院,自然稱得上“大學”二字。
況且,大在太之下,並不僭越。
蔡邕現在終於定下決心,願為劉和所驅使,親自出任燕京大學的首席祭酒。
祭酒,便是古時書院院長的稱呼。(未完待續。。)
第二三八章 這位姐姐好漂亮
蔡邕帶著一幫子當初他從潁川拐來的學子走到軍都山附近時,遇見了慕容平率軍押解著兩萬俘虜向西而來,因此得知幽州的戰事已經告一段落,來勢洶洶的公孫瓚兄弟被大公子在談笑間剿滅。
大學士倒是不關心公孫氏的死活,他擔心的是薊城有沒有受到重創,自己那四千多卷孤本有沒有被毀於戰火之中,於是急忙仔細詢問慕容平一番。
慕容平護著劉和從洛陽一路北上,對於大學士自然是熟悉的,更知道這位白髮老爺爺可是大公子未來的老泰山,所以將隊伍停了下來,專門抽出半日時間向蔡邕彙報兩場圍殲戰的始末經過。
結果,在軍隊山下便出現了奇怪的一幕。
四千手持兵刃的幽州士兵,看押著滿山坡躺著曬太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