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理解來重修和改造莫高窟。
他所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清除底層洞窟中的積沙。
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所僱的人在清除第十六窟甬道的積沙時,偶然發現了藏經洞。
但敦煌當地的富紳無人認識洞內這批古物的價值,腐敗的清政府也未能對其進行應有的保護。
致使藏經洞中的大批敦煌遺書和文物先後被外國“探險隊”捆載而去,分散於世界各地,劫餘部分被清政府運至天都城,藏入京師圖書館。
莫高窟的壁畫和塑像同樣沒能逃過厄運。
民國初年,俄國奧登堡率考察隊到敦煌和莫高窟,不僅收集到大批敦煌寫本,還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塊壁畫。
民國九年,在蘇俄國內戰爭中失敗的數百名白匪軍逃竄到莫高窟,他們在壁畫上任意塗抹、刻畫,並在洞窟內燒炕做飯,致使大批壁畫被火燎煙燻。
民國十二年,美國華爾納曾到莫高窟盜剝了大面積的壁畫,並掠走彩塑。
其中,藏經洞佛教史記窟,遭到了毀滅性的災難。
1944年,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可那些經典的壁畫,早已經不見蹤影。
人們也只能透過史書的記載,想象原來各窟的盛況了。
進入新世紀,敦煌遺失的壁畫,相繼在世界各地展出。
其中,米國哈佛美術館,就曾經展出多幅藏經洞佛教史記窟的經典壁畫。
不過,依然有大量壁畫沒有蹤跡,這其中就包括《玄奘授法。
根據史料記載和壁畫的氧化程度以及土質,陸飛可以斷定,這就是敦煌遺失的《玄奘授法圖。
見到這幅壁畫,陸飛激動不已。
但更多的卻是咬牙切齒的憤恨。
這幅壁畫長一米一出頭,寬四十五公分。
可能嫌運輸不便,這幅價值連城的壁畫,竟然被人為的切割成三塊兒,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萬幸的是,劉建華給這三塊兒壁畫做了保護,封上了塑膠薄膜。
哥倆在地上鋪好高密度泡沫,隨後小心翼翼的將三塊兒壁畫請出來拼接在一起。
隔著塑膠薄膜,裡面的情況一目瞭然。
雖然歷經千年,渡劫無數,壁畫的顏色依然豔麗。
畫面大殿正中,佛祖塑像高聳佇立,供桌上香菸繚繞,一高僧盤坐在蒲團之上。
不用說,這高僧一定就是玄奘大師了,
玄奘盤坐,左手結佛印,右手持念珠,雙目緊閉莊嚴肅穆。
殿下眾僧整齊盤坐,一直延伸到店外。
到後面,虛影密密麻麻,立體感十足。
哥倆尊在地上,一邊欣賞一邊讚不絕口。
欣賞了好一會兒,這才重新打包裝箱。
箱子鎖好,徐茂臣感嘆道。
“劉建華不簡單啊!”
“不說人品如何,單說他能收到這些東西,亞洲第一收藏家的名號,就不是浪得虛名。”
陸飛微微一笑道。
“你說的不全對,劉建華要是為人正派,這些東西也不可能遇到。”
“正因為他人品不行,這些來路不正的寶物才會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