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他們還渾然不知,這一切都是為了討好他們。
鍾石也是見好就收,又和這群別有用心的人敷衍了幾句,才帶著滿臉是血的樸都佑揚長而去。
……
“各位,我們考察韓國也有一段時間了,現在可以說說你們的看法了!”兩天後,在鍾石的房間內,一場小型的會議正在秘密地召開。
當鍾石發問之後,幾名交易員先是面面相覷,過了半天之後才有一人開口說道:“根據我們這段時間的調查,發現韓國金融系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類似,即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嚴重的泡沫化。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外資投入並不是完全用在生產行業,相當一部分擠入了資本市場,這相當危險。”
“不過這種泡沫正在被逐步消除,自從韓國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下最高點的799點之後,到目前為止,整個韓國的股市已經下跌了超過150點,下跌幅度達到19%。這種下跌一方面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則可能是韓國政府正有意識地去除資產泡沫化。”
“只是這麼一來,韓國企業想要從股市上融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少了這一條融資的渠道,韓國企業只能透過向銀行和外國投資者融資,透過貸款和發放債券的形式,無論如何,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不會太低。”
當說完股市之後,另外一名研究員立刻接過嘴,繼續說道:“根據我這兩天的分析,和韓國方面反饋過來的資料,韓國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負債率過高。這種高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高,而是超高。”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現金流、擴大生產等方面的原因,舉債是在所難免的。相對於淨資產來說,一般企業都普遍有著30%-70%左右的債務,超過50%的債務水平就會被認為是高負債率,而超過100%則會被認為是資不抵債,對這種企業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擁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的話,投資人會對這種企業避之不及的。
然而韓國企業的普遍負債率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駭人的1000%,即十個這樣企業的淨資產才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種負債程度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早就被認為是高危企業之一。
“根據來自韓國金融業的訊息,他們估算,韓國企業平均負債率在400%左右,而排名在韓國前三十位的企業更是負債超過500%。這種驚人的負債率相當可怕,如果一旦發生債權人追討債務的情況,這些企業將立刻陷入現金流崩潰的境地。”
“我分析的原因是,韓國在80年代之後,開始快速地向外擴充套件,這種擴充套件是以出口高速增長為前提,建立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增長的結果是短期外債所佔gdp的比重極高,根據資料統計,光是韓國企業界的短期外債就佔到韓國gdp的50%以上。放眼全球,這種高度依賴外債的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
聽到這些分析,鍾石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並沒有發表意見,而是歪著腦袋,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看到老闆這副表情,其他人心中就有些不安。沉默了片刻之後,才有分析師接著說道:“另外,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這個現象不止是奇怪,甚至對韓國經濟來說,是相當危險和致命的。”
“80年代韓國經濟開始自由化後,進行了結構性的調整。這種調整集中在汽車、重機械製造、鋼鐵煉製、造船業和海外工程等領域。調整的主要措施是韓國政府要求大企業進行重組合並,結果是造成了一大批重量級的財團,其中就有我們比較熟悉的三星集團、起亞集團、大宇財團等。”
“不得不說,這些財團的崛起極大地加強了韓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誕生了很多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超級企業。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