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的時候,當時還是貴人的陰麗華母親和弟弟被賊寇所害,劉秀特地下詔安慰陰麗華,在詔書中說當初他曾經打算立陰麗華為皇后,為了表彰她辭讓的懿德,許諾封她的弟弟為列侯。拖到建武九年,陰氏尚未封侯,卻已經遭禍,實在是一件令人悲傷和惋惜的事情。所以於建武九年追封陰麗華死去的父親和弟弟為侯。
詔曰:
吾微賤之時,娶於陰氏,因將兵征伐,遂各別離。幸得安全,俱脫虎口。以貴人有母儀之美,宜立為後,而固辭弗敢當,列於媵妾。朕嘉其義讓,許封諸弟。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禍,母子同命,愍傷於懷。《小雅》曰:“將恐將懼,惟予與汝。將安將樂。汝轉棄予。”風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諡貴人父陸為宣恩哀侯,弟為宣義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後。及屍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綬,如在國列侯禮。魂而有靈,嘉其寵榮!
建武九年的這道聖旨除了安撫陰氏之外,也向外界透露出一個資訊:郭聖通的皇后之位是陰麗華讓的。此詔一出,郭聖通果然“不安其位”,建武十四年後,“寵稍衰而數懷怨懟”。
後來,建武十六年度田,建武十七年廢郭立陰,都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
劉秀昭告天下,說郭聖通的皇后之位是陰麗華讓的。到了建武十七年的時候,果然廢除了郭聖通的皇后之位,讓原配妻子陰麗華歸位。
下詔說:
皇后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它子,訓長異室。宮闈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託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節,其上皇后璽綬。陰貴人鄉里良家,歸自微賤。“自我不見,於今三年。”宜奉宗廟,為天下母。主者詳案舊典,時上尊號。異常之事,非國休福,不得上壽稱慶。’可是太子呢?
劉疆並沒有立即失去他的太子之位。在建武十七年封陰麗華為皇后以後,劉疆繼續做他的太子,因為心中不安,一直透過左右及諸王求懇,希望退位就藩國,劉秀一直拖延到建武十九年才答應。
那道詔書是這麼說的:“《春秋》之義,立子以貴。東海王陽,皇后之子,宜承大統。皇太子強,崇執謙退,願備藩國。父子之情,重久違之。其以強為東海王,立陽為皇太子,改名莊。”
立劉莊為太子的詔書裡,誇獎著劉疆(通假字通強)謙讓的美德,立劉莊的理由卻只有一句立子以貴。
劉疆做了十幾年的太子,民眾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容小覷,原本影響就很難消除。偏偏天下人都知道劉莊的太子是劉疆讓的,這叫他怎麼理直氣壯地面對劉疆?當年郭聖通因一道聖旨不安其位,他劉莊又怎能全然無動於衷,置身事外?
劉莊只覺得耳邊有些嗡嗡作響。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個姑娘髮間的清香似乎還縈繞在鼻端,唇畔的柔然尚未褪卻溫度,就戀上別人了?而且那個人還是劉疆!他有心不想相信劉蒼的話,可是殘存的理智告訴他,劉蒼沒有說謊。
“如此倒也罷了。”劉莊說話的時候,聲音有些發飄,“原本孤想著,既是少女慧眼識珠,不好辜負。如今看來……倒也了卻一樁心事了。”
劉蒼見他如此說,詫異一閃而過,卻也不再多說,兩個人開始討論一些經義上的疑難之處。
劉莊心不在焉地順口應答,冷不丁開口問道:“既是她對大哥有意,大哥是個什麼意思?他們……宿在一處了?”
劉蒼見他雙眼微紅,聲音有些沙啞,嚇了一大跳,盯著他看了又看,愁眉苦臉道:“皇兄,你……你這又是何苦?記得你幾年前就立過誓,凡事絕不同大哥相爭……”
劉莊微微一怔,那是建武十九年,他被立為太子的當天發下的誓言。堂堂原配嫡子,屈居藩王之位兩年,好容易被立為太子,居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