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當場格殺匪徒數名,生擒一人,並繳獲金銀珠寶一大箱,據被擒之匪徒供述:前番蕃各莊血案乃因在蕃各莊外發現無主之財物,引發各江湖匪類嘯聚哄搶,引發血拼,後因城中搜捕甚嚴,諸方盜匪不得不離城而走,正商議如何分配財物之際,被京兆府官兵當場撞破。
杜全明拿到盜匪之口供後,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通宵反覆審問,直抵天明,一大早便趕進皇宮,據實上奏,並呈上所繳獲之財物,摺合五千餘貫,帝聞案破,甚喜之,龍顏大悅下,傳詔:晉杜全明為京兆府尹,並犒賞有功之將士,勒令刑部通緝潰逃之匪類云云。至此,京兆喋血大案遂告一段落,京師百姓皆頌陛下洪福齊天,杜京兆斷案如神,紛擾之民心初定矣。
貞觀十九年二月十一日,帝下詔親征,十二日即祭拜天地,親率主力從京師出發,再次踏上了征伐高句麗的征途,臨行前,將已被貶之蕭瑀復爵為宋國公,再任中書令一職,與房玄齡、諸遂良併為三輔政大臣,協助太子李貞處理國政,另一宰相長孫無忌則伴駕出征,京兆之戎守依舊由右武衛大將軍薛萬徹負責。
李世民這麼一走,京師裡就數李貞這個監國太子最大了,按常理來說,這可是個攬權的大好時機,至不濟也能趁機排擠一下諸位兄弟的,可李貞倒好,不但不攬權,還可著勁地放權,所有奏本之批閱全都交給了以房玄齡為首的三宰相,自己就只當一個橡皮圖章,但凡三宰相報將上來的奏本李貞一概準了,即便是有些官員越過三宰相直接遞到東宮來的摺子,李貞也都打發到三宰相那兒去先處理了再說,完全成了個甩手大掌櫃,每日裡除了對三宰相處理過的奏本簽字稽核之外,概不發表個人意見,也甚少行出東宮一步,低調得令人詫異,這令一幫子各主部司政務的兄弟們莫名其妙之餘,也都暗自鬆了口氣大傢伙此前暗底勢力被滅,這會兒正擔心著李貞玩陰的呢,可一見李貞沒動靜,大傢伙自然也不想在這等時分裡找不痛快,於是乎,一起子皇子們各忙各的,滿京師裡和氣一團,政務順暢無阻,月未曾有絲毫漣漪泛起。
攬權?沒那個必要!對於李貞來說,此時手中握有的權柄已經足夠保住自己的優勢地位了,沒必要做得太過,否則的話,老爺子那頭一旦起了猜忌之心,那樂子可就大了去了要知道老爺子這一輩子可是在各種陰謀詭計裡泡大的,此番人雖離京,可離京前若是沒有相關安排,那才怪了,既然明知如此,還要去觸動紅線,不是找抽又是甚子?再說了,薛延陀大汗夷男如今已是處於彌留狀態,隨時都會喪命,西北亂局將起之際,李貞也不希望京師裡出現太大的動盪,毫無疑問,保持現狀便是最佳的選擇,每日裡批批摺子,陪陪妻兒,這等小日子過將起來倒是滿愜意的,這不,今日一大早起來,李貞便到了書房,例行公事來了,可才坐下來沒多久,就見東宮主事宦官王秉和急步走了進來,高聲稟報道:啟稟太子殿下,大理寺卿孫大人在宮外求見。
嗯?李貞從摺子堆裡抬起了頭來,疑惑地看了眼王秉和,皺了下眉頭道:宣罷。
是。王秉和恭敬地應答了一聲,疾步出了書房,自去請孫伏伽覲見不提。
老臣見過太子殿下。孫伏伽緊跟在王秉和的後頭走進了書房,入眼便見李貞正端坐在書桌後頭,忙搶上前去,便要大禮參見。
孫大人不必多禮,平身罷,爾欲見本宮可有要事麼?李貞見孫伏伽面色黑沉,心裡頭登時便湧出股不祥的預感,可臉上卻依舊是笑容滿面地問了一句。
殿下明鑑,微臣此來確有一要務。孫伏伽站直了身子,口中說有要事,卻並不言明是何事,一雙老眼倒是四下亂轉了起來。
呵,這個老孫頭,玩啥子神秘麼。李貞一看孫伏伽的神色,便知其意,笑了笑,對著王秉和一揮手道:爾等全都退下。李貞既下了令,王秉和等在書房裡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