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他手裡“年後的貨咱們能發就發,發不了就照實說。如果客戶願意等,咱們可以照下單物品雙倍發貨。如果不願意等,咱們就退款,再另外給補償。”
施哲這才給出點表情,說了句“都燒沒了。”
餘小魚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人都在,渠道也都在,我們可以緩起來的。你還年輕,這點打擊不算什麼。而且我有錢,願意給你投資,也相信你能讓我賺到錢!”
施哲伸手抱住了餘小魚,隱忍的哭了出來。出事以來,聽到的責怪很多,安慰也很多。她卻是第一個告訴他未來的路該怎麼走的人。
餘小魚伸手抱了抱這個大男孩,他有寬容的心,有爽朗的性情,她相信他。
兩個人連年都沒過就直奔了工廠,因為放假一個人都沒有。施哲跟餘小魚在老闆家門外等了兩個小時,才等到置辦完年貨回家的老闆。
工廠已經放假,再召集人也很費勁。餘小魚跟施哲一個人一個人的打電話,用三倍的薪水換機器再開動起來。
到臘月二十八的時候,給五倍薪水都沒人做了。餘小魚跟施哲把貨塞進了各自的車裡,一趟趟的往回運。
倉庫沒了,東西直接堆到了餘小魚的家裡。她跟施哲坐在地板上,一個人打快遞單,一個人拿箱子打包裝。餓了就點份KFC,累了直接睡會兒地板。同事們聽了訊息,都來了她家。一堆人擠在一個一室一廳的房間裡,日夜不停的打訂單包貨,到大年初五愣是沒出過門。
所有的貨物打完包裝,還是差了一部分。一群人分頁的給客戶留言、打電話,等待客戶的回覆。
到初八正式上班的時,這一場的劫難已經過去了七七八八。當務之急是繼續訂貨,銷售。不能讓客戶流失。
代工模式雖然資金壓力小,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餘小魚聯絡了個創業園區,提出了建設自有工廠的想法。
施哲其實也想過,但是迫於資金的壓力,一直沒有實現。餘小魚和他商量過後,把事情敲定下來。
公司直接從寫字樓搬到了園區,定下了運營的三個基本點,品牌、服務、品質。在廠區建設初期,就引入了ERP系統,保證了資料資訊的平臺化,倉儲物流的智慧化。
後臺資訊實時流轉到工廠,工廠打單後,員工依單透過二維碼掃描提貨。在封箱後,還會經過幾次稱重,以確定單內物品無差錯。
餘小魚花了白暢留下來的一半的資金,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做成了這一件事。在股份分配的時候,施哲只拿了百分之三十,而餘小魚把百分之二十當做獎勵,放到了他的手上。
半年時間,公司從十個人增加到了一百二十人。每天營業額從最初的幾千,到幾萬,到今天的幾十萬。平臺除了兩大電商,還建設了自有網站。
公司的logo是一條小魚,還是施哲找人做的。他問餘小魚怎麼給這條魚取名的時候,她告訴他,叫“白小魚”。白暢&餘小魚。
作者有話要說: 快完結了~親親們舉下小白手,點點收藏~麼麼噠
☆、第七十六章 魚老闆乃白小魚一霸
公司慢慢走上了正規,餘小魚負責內部管理,施哲負責外圍關係,曹弘帶著隊伍負責平臺和網站的運營,周陽和曾曉負責去原產地採購原材料。路念則負責管理客戶服務部。
飛速增長的客流量,讓“白小魚”這個單純做乾果的品牌,越來越多的被人提及。客戶服務部售前售後的客服大約有五十人,而日均的訪客量已經達到了七萬人次左右。
六月份,迎來了一個小促銷。餘小魚看了下後臺的資料,單日的銷售額達到了三百萬。工廠已經不能負荷這種爆炸式的銷售增長了,第一輪的成長還沒過去,第二輪的成長就被迫提上了議程。
餘小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