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於天才計劃出了紕漏,必須要出重拳對付這群無能之輩。
但是一聽這是普遍現象而不是個別現象,頓時也沒有那個想法要去追求誰的責任了。
老了,精力不濟,實在顧及不了太多事情,能得過且過就得過且過,折騰下去,壞的是大局。
就目前來看,至少京師範圍內大部分老弱婦孺都離開了,弘曆甚至還打算把宮裡面的皇子皇女后妃們都給送到大同去。
但是受到了一些皇子和皇女乃至於后妃的反對。
他們認為這樣做太危險,離開京師,還不知道路上會遇到什麼,他們覺得長途跋涉去大同,實在是不安全。
弘曆也禁不住幾個年輕妃子的請求,只能答應他們繼續留在京師,但是一旦有危險,還是要把他們送走,不能留在京師被蘭芳一網打盡。
人少了,吃的糧食也就少了,且留下來的都是能辦事的人,能築城,能軍事訓練,還能為大軍辦理後勤事務、運糧,大部分糧食都給該吃的人吃了,弘曆對此還是很滿意的。
所以十一月十一日,弘曆下旨,著直隸總督劉墉入值軍機處。
劉墉總算距離他那個首席大軍機的老爸更進一步了。
看起來這對於劉墉來說的確是好事,但是好事也要發生在正確的時候才能算是好事,如果發生在錯誤的時候,自然算不得好事。
只是劉墉當下還沒有完全理解他所面臨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與之相比,朝鮮國王李祘倒是明確的知道自己正在面臨什麼樣的局面。
因為帶清的兵馬就在鴨綠江畔,等著進入朝鮮幫助朝鮮“平定叛亂”。
不久前,帝國使者抵達了朝鮮,傳達了皇帝旨意,皇帝告訴李祘,你這邊有困難,大清做為宗主國不能視若無睹,必須要幫助你們。
所以我這邊雖然艱難,但還是決定派遣五千精銳前來協助你平定叛亂,你不用擔心叛亂會威脅到你的王位,只要提供給大軍足夠的糧秣就可以了。
李祘當時就傻眼了。
帶清這是看穿了他的把戲嗎?
所以決定不跟他一起玩了?
這是要給他顏色看看,所以一點也不打算給他臺階下,又要逼迫他站隊?
要麼承認自己有問題,跟隨帶清出兵征戰,但是這樣一來,國內輿論肯定爆炸。
要麼就乾脆拒絕他們,冒著帶清和朝鮮全面開戰的風險堅持不出兵,這樣一來,國內輿論平息了,可是一旦帶清出兵,誰能幫朝鮮對付帶清?
還是朝鮮自己能獨立擊敗帶清?
李祘放下了帶清的國書,忽然感覺自己有點能夠理解當初他的先祖李倧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感覺了。
當初,李倧面對帶清強橫武力的強迫,也是百般不願意臣服帶清,也是想方設法的反抗,掙扎到了亡國邊緣,最後還是認了。
三跪九叩,對著皇太極稱臣,忍受了極大的屈辱。
現在也是一樣,在清帝國和反對清帝國的勢力之間被迫站隊。
甚至和當初還有點相似的就是,清帝國還是一樣出動了軍隊針對朝鮮,不同的是當時好歹還有明帝國多多少少給朝鮮一點幫助,但是現在,連明帝國的幫助都沒有了。
那朝鮮怎麼可能對付得了清帝國的軍隊呢?
哪怕是五千。
曾經被清帝國大軍狠狠教訓過的朝鮮人對清帝國的軍事力量的畏懼是一直存在的。
要不是因為帶清的軍事力量,朝鮮又怎麼可能接受清帝國成為宗主國呢?
李祘長嘆一聲,把兩派大臣喊到了身邊,把帶清的國書和帶清陳兵邊境的訊息告訴了他們,問他們自己該怎麼辦。
然後大臣們就充分發揮了什麼叫嘴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