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還教導溫婉處理政務。現在,本王好像有點明白了。”當年的溫婉並沒有變現得很聰慧,也沒有立下任何的功勞。就是捐獻身家其實也是被逼無奈之舉。相反,在有心人的操縱下,溫婉還揹負著視財如命,吝嗇不孝的名聲。
幕僚對於著沒頭又沒尾的話很快就接上:“先皇定然是看到郡主是個純孝之人,所以才特別的疼愛。”
灝親王常常嘆息:“是啊,純孝,心軟,雖然是弱點,但卻讓人放心,也讓人心疼。”當年溫婉與平向熙、安氏的關係比徐仲然的更惡劣。安氏三番四次要殺溫婉,平向熙屢次當幫兇。但是溫婉卻並沒有對付平向熙,也沒有直接對付安氏。只是在忍無可忍的時候,與平向熙斷絕關係。並沒有用任何的手段對付平向熙。
其實人有一種很怪異的想法。就比如夏瑤,因為平向熙對溫婉做下的種種事,一直都認為應該殺了平向熙。她認為平向熙該死。但是輪到徐仲然,卻認為他連親身父親都能下手,不管什麼理由什麼藉口,能對親生父親下手的人,那得多狠啊。
灝親王也是一樣的想法,再壞再不堪那也是身生之父。能對親生父親下手誰能保證有了足夠的理由足夠的利益就不對他下手,不對他的兒孫下手。其實若徐仲然直接對小羅氏下手,灝親王一點都不糾結。就如溫婉一般,安氏死了,而且死得很慘烈,灝親王知道是溫婉在背後做手腳,灝親王覺得理所當然。因為安氏不是溫婉的母親,是仇人,對待自己的仇人用再血腥的手法都不為過。可是對自己的親身父母,那是給了自己血脈的人。怎麼能下得了手。
灝親王說自己能理解當年皇帝為什麼如此寵信溫婉,那是因為他現在有了這樣的感受。那就是,溫婉有自己的底線。對安氏,她可以下殺手可以用盡辦法折磨。對平向熙,溫婉也一直忍耐,哪怕再厭惡該盡的責任也沒有推脫該盡的孝道(那時候父母打死子女沒事)。可若是溫婉也如徐仲然一般,對平向熙用了法子,最後弄死了平向熙,先皇帝絕對不會那麼信任溫婉的。
灝親王這樣的想法其實對徐仲然來說是有失公平。不說溫婉根本沒將平向熙當初你親生身父親,就是之前一直的忍耐也是為了不讓皇帝外公厭惡(這點溫婉把握的很好),就說溫婉最後與平向熙脫離關係。是溫婉忍耐了十年,後來造勢加上背後皇帝撐腰才沒遭惹上唾沫星子的。可徐仲然能嗎?別的不說,這鎮南侯還是徐家的爵位呢。除非徐老爺死了,否則徐仲然一輩子擺脫不了徐老爺。徐仲然吃虧就吃虧在這件事發生的時機不對。父子關係剛剛緩和,這邊生父就出事。對於那些普通百姓來說可能會認為偶然,但對於那些心思玲瓏的人來說,那就是另外一層意思了。
這件事對於溫婉來說,只是八卦。徐仲然與他又沒太大的關係。倒是另外一件事惹得溫婉注意了。
十三皇子祈林從假山之上摔下來,到現在還昏迷不醒。至於能不能好,醒了以後如何,太醫沒誰能給出確切的答覆。十四皇子與十八皇子暫時正常。翎元也正常(翎昸是打醬油的,更沒事了)。
溫婉放下手裡的情報:“這才幾天,十三皇子就出事了。也是那孩子命大了,若不然,就不該只是折腿了。”一個不小心就得摔死。皇宮裡那假山雖然漂亮,但卻是九曲十八彎,最容易出事。這些年出了不少的事情。
夏瑤覺得火候差不多了:“郡主,是不是應該表態了。”若是再這樣下去,十四皇子跟十八皇子肯定還有事出。
溫婉不屑道:“就算出事跟我有什麼關係。又不是我要求的。不想,那就自動退出好了。”皇宮裡本就是最黑暗的地方。出事只能怪自己沒本事保護好孩子,沒本事又貪心折了能怪誰。怪她,笑話。
夏瑤看著溫婉,沒說話。
溫婉揚起一個笑容:“在皇宮之中,最不需要的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