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賜給曾子一張席子,曾子病了就睡在這張席子上。
侍童說:‘華麗漂亮的席子,是大夫享用的席子。’曾子聽了感到慚愧,叫曾元撤換了這張席子。按禮制,大夫享用的席子,士子不能躺在上面。而今周公,只是臣子,用天子的禮節安葬他,他的魂魄如果有靈知,將會安心不會呢?”回答說:“成王這樣做,是上天授意的,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呢?”責難說:“季孫氏賜給曾子的大夫享用的席子,難道是曾子自己製造的嗎?為什麼偏偏會感到不安呢?孔子病重,子路派門人充當孔子的家臣。孔子病勢轉輕,就說:‘很久以來,仲由就幹這種弄虛作假的事了!我本來沒有家臣,卻硬裝做有家臣。我欺騙誰呢?欺騙上天嗎?”孔子這段話是責備子路的。自己不是大夫,子路派門人充當家臣,不符合天的心意,而隨便這樣做,這是欺騙上天。周公也不是天子,用孔子的心比照周公的心,周公一定會感到不安。季孫氏旅祭於泰山,孔子說:“竟然認為泰山之神不如林放知禮啊!”憑曾子的低下地位,尚且拒絕作違背周禮的事,周公是大聖人,怎麼能夠安心於用天子的禮節來安葬自己呢?竟然認為周公不如曾子嗎?據此推究這件事,周公會感到不安的。聖人的德行與天地完全一致,周公感到不安,上天也會感到不安,為什麼有意降下雷雨用來譴責成王呢?”
【原文】
55·13又問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1)’。武王之命,何可代乎?”應曰:“九齡之夢(2),天奪文王年以益武王(3)。克殷二年之時(4),九齡之年未盡,武王不豫(5),則請之矣。人命不可請,獨武王可。非世常法,故藏於金縢;不可復為,故掩而不見。”難曰:“九齡之夢,武王已得文王之年未(6)?”應曰:“已得之矣。”難曰:“已得文王之年,命當自延。克殷二年,雖病猶將不死,周公何為請而代之?”應曰:“人君爵人以官,議定,未之即與,曹下案目(7),然後可諾。天雖奪文王年以益武王,猶須周公請,乃能得之。命數精微(8),非一臥之夢所能得也。”應曰:“九齡之夢能得也(9)。”難曰:“九齡之夢,文王夢與武王九齡,武王夢帝予其九齡,其天已予之矣,武王已得之矣,何須復請?人且得官,先夢得爵(10),其後莫舉,猶自得官(11)。何則?兆象先見,其驗必至也。古者謂年為齡,已得九齡,猶人夢得爵也。周公因必效之夢,請之於天,功安能大乎?”
【註釋】
(1)引文參見《論語·顏淵》。這是子夏對司馬牛說的話。
(2)九齡之夢:指周武王做了一個上帝給他增壽九年的夢。《禮記·文王世子》:“文王謂武王曰:‘汝何夢矣?’武王對曰:‘夢帝與我九齡。’文王曰:‘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
(3)奪:減損。
(4)克殷二年之時:推翻殷王朝後的第二年。傳說武王病重,周公請求代死就是在這一年。
(5)不豫:古代指帝王生病。
(6)未:否。
(7)曹:尚書曹。參見34·9注(7)。案目:經辦公文的官吏。
(8)命數:指壽命長短。
(9)對這一句話,前人認為,此九字為衍文。語義難明,疑有訛倒。疑是注語,誤入正文,當刪。
(10)爵(què確):通“雀”。“爵”和“雀”相通,得雀就意味著將得官爵。
(11)猶自得官:王充認為,人將遇見吉事(如當官、升遷),事先一定會出現預兆(如作夢)。有了預兆,即使吉事暫時沒有實現,最後還是要實現的。參見本書《訂鬼篇》。
【譯文】
又問:“‘死生是命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