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皇儲的思想開始轉變。
或許是在認識秦致遠之後,至少威廉皇儲是這麼認為的。
放下身段主動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給威廉皇儲帶來了極大聲譽。
在100萬德軍戰俘眼裡,威廉皇儲謙遜而又親切,高貴但絕不驕傲,他樂意傾聽底層士兵的心聲,樂於幫助士兵們改善自身環境,如果有一個人能把德國從泥沼中帶出來,那麼那個人一定是威廉皇儲。
就在魯登道夫遇襲之後,德國國內和平的聲音空前高漲,德國人開始透過中立方比如荷蘭以及羅馬教廷釋放善意,尋求和協約國談判的可能。
德國的轉變令英、法、美措手不及而又理所當然,他們知道德國一定會輸,但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而且還是德國人主動認輸。
就在稍早前,奧匈帝國的卡爾一世再次向協約國謀求和平,他在去年冬天曾經這麼做過,但因為操作不善淪為笑柄,現在,卡爾一世又到了不得不求和的時候。
在六月五號,奧地利人再次發動攻擊。義大利人的戰鬥力已經弱到令人難以容忍的程度,他們很快就被趕過皮亞韋河,如果不是英、法聯軍擋住奧地利人,奧地利人能一鼓作氣打到羅馬。
英、法聯軍加入之後,奧地利人再次失利,他們在第二天就被趕回出發點,然後節節敗退。
截止到25號,奧地利人有14。2萬人傷亡,數萬人被俘。
這對奧匈帝國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因為奧匈帝國國內已經沒有了兵源,在被俘的那些人中,有些人甚至是第二次被俘。
要知道,當初協約國釋放這些戰俘的時候,他們都承諾不再加入戰爭。
但現在他們違背了自己的承諾,所以會遭受長時間的勞役作為懲罰。
不僅是德國人對奧匈帝國失去了信心,奧匈帝國自己人也開始四分五裂,匈牙利想作為一個國家獨立出去,這時分裂的徵兆,卡爾一世盡力挽救他的帝國,為了維持局面,卡爾一世宣佈將帝國轉化為聯邦,所有的民族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國家委員會,甚至連盧塞尼亞這樣的小民族都可以。
卡爾一世的努力再次失敗了,他的想法不僅沒有凝聚已經四分五裂的人心,反而滋生了更多人的野心,很多國家宣佈自治,那些非奧地利人組成的部隊,比如克羅埃西亞人、捷克人、馬扎爾人組成的部隊紛紛解散,士兵們扔掉沒有子彈的步槍選擇返回家鄉。
看上去,奧匈帝國的覆滅指日可待。
這樣的奧匈帝國是沒有任何底牌的,於是協約國沒有給卡爾一世想要的和平,卡爾一世的國家正在崩潰。
德國人釋放的和平訊號讓所有人都不得不重視,因為德國還保有戰鬥力。
只有潘興對德國的善意不感冒,到8月份,在法國的美軍士兵已經達到100萬人,這些人都是身體強壯精力充沛的小夥子,他們渴望建功立業,當然不會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同意結束戰爭。
於是戰爭繼續,潘興集結了100萬美軍,在11萬法軍和3000門火炮的配合下,準備進攻德軍防線上的聖米耶勒突出部。
戰爭打到現在,法軍士兵已經不想作戰,他們打心眼裡厭惡戰爭,哪怕是開上戰場,法軍士兵也只承擔炮兵之類的輔助工作,很少有衝在一線上廝殺的。
在世界大戰中,法軍的炮兵進步很大。
戰前,法國人走了彎路,他們醉心於75小姐優秀的效能,拒絕任何改造。
在世界大戰開始時,法國只有300門中大口徑火炮,到了1918年,法國已經有了6000門。
魯登道夫遇刺後,德軍的指揮權重新回到興登堡手中。
興登堡再次從幕後走上前臺,主持已經搖搖欲墜地戰局。
此時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