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惜蕊之所以選擇這個故事,不僅是因為這個故事裡有家國情懷和熱血沸騰的戰鬥、有令人為之潸然淚下的悲壯,也是因為其中有一位沒有姓名的女子參與其中。
車師後國的王后的先輩是漢人,她念及故國之情,於是暗中向耿恭等人提供情報和糧秣,支援他堅守下去。
雖然她沒有留下姓名,但是她的所作所為同樣能夠得到頌揚。
趙惜蕊親自參與到編劇和導演工作之中,為這齣劇目的排演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並且還透過復興會的宣傳系統在整個中都打廣告,說復興會婦女部下屬戲劇團要演出戲劇了,歡迎大家免費觀看。
復興會的宣傳系統很給力,很快就讓整個中都城的人們都知道了這個訊息,不過對於戲劇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他們不太明白。
這個時候,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配合當下的西域熱潮,很多人雖然不知道什麼是戲劇,但是既然涉及到曾經西域的故事,那麼他們還是很願意去看一看的。
反正免費不要錢,看一眼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就是了。
對於趙惜蕊一力推動的《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戲劇編排工作,蘇詠霖強烈支援,在演出之前最後的一場彩排時,蘇詠霖帶著朝廷高官和復興會的主要幹部們一起去觀看、捧場。
然後對這齣劇目給出了相當不錯的評價。
趙惜蕊有不錯的史學功底,早前她身處大後方,最長看的書就是史書。
為了這齣劇目,她還臨時突擊觀看史書中關於這個故事的篇目,瞭解了一下時代背景,還專門諮詢了國史司的一些史學專家,所以這齣劇目在還原歷史方面做得很到位。
然後在佈景、演員選擇、臺詞、轉場、服化道具等等各方面上,趙惜蕊作為實際上的總導演也做得很到位。
因為耿恭等人在西域轉戰堅持一年多的時間,期間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苦熬,趙惜蕊也著重於表現出時間的流逝。
表現夏天豔陽高照的時候,就多用燈光集中照明,演員還要脫掉大部分衣物,只套著皮甲表演。
表現冬天苦寒的時候,演員需要穿的很厚實,還要找來柳絮充當雪花,用大扇子裝在轉輪上,搖動轉輪製造較大的風量,表現出寒風瑟瑟的狀態等等。
下雨天的時候就在表演臺的頂棚上往下灑水,水量由小到大,最後達到瓢潑大雨的模擬狀態。
尤其在耿恭趁著暴風雨之夜偷襲匈奴軍營的那段戲中,也不知道趙惜蕊弄來了多少水,所有演員就和落湯雞一樣表現出了暴風雨之夜拼死搏殺的場景,表現力非常強。
除此之外,他們還準備了沙子、石塊、黃土城牆等等較大規模的道具,力求演繹出耿恭等漢朝將士苦苦支撐的艱難險阻。
當然,這場劇目排練的如此成功,需要特別鳴謝虎賁禁衛軍的幫助。
為了將這出戏演好,趙惜蕊找到了蘇勇,向他請求幫助,於是蘇勇派來了幾名虎賁禁衛軍的軍官提供了專業指導意見,幫助趙惜蕊培訓男演員,讓他們至少知道真正的軍隊是怎麼守城以及肉搏廝殺的。
最後一場“實彈”級別的彩排結束之後,蘇詠霖帶頭站立鼓掌,官員們和幹部們一起為全體演員和主創們報以熱烈的掌聲,表揚了他們的敬業精神,並且自掏腰包請他們大吃了一頓。
有了蘇詠霖的肯定,戲劇團全員鬥志昂揚,自信提升,於洪武十年五月十五日的晚上,在繁華大街的街角處搭建戲劇臺,正式進行這場註定載入史冊的演出。
蘇詠霖當天晚上抽出了一點時間,在戲劇臺東南角的茶樓頂樓包了一間茶房,在裡頭觀看了這一場一定會載入史冊的演出。
從滿場觀眾的熙熙攘攘,到鴉雀無聲,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