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庫平銀的“兩”。而新興的銀行,因為業務跟對外經濟有關,都以銀元為標準,帳目則以銀元為基礎。
顯然,銀行基本為西方資本把控,跟以“兩”為標準的本土錢莊不是一個路數。
民國時推行“廢兩改元”,要以“元”為帳目標準,自此之後,中國貨幣從流通到帳目,整個環節都以“元”為基礎,這個基礎,這個“元”字,其實就是華夏自金融層面進一步喪失自我的歷史寫照。
民國時推行“廢兩改元”,正是本土錢莊和新興銀行之間的角力。衝突最劇烈之處在當時的金融中心上海。因為銀兩制還未廢止,而且為民間一般商業來往所沿用,由銀元到銀兩的折算業務由錢莊把控,票據結算還因為涉及銀兩,不得不由錢莊把控,而從事銀元業務的銀行居於從屬地位。
民國政府為主導金融,幹掉錢莊,大力推動廢兩改元,最終得償所願。從當時來看,確實是便利了金融流動,降低了金融業務成本,有利於社會進步。可放寬視野再看,幹掉了本土錢莊後,中國的金融業就此被西方資本把控。
這其實就是一場標準之爭,“兩”和“元”無所謂先進落後,只是華夏被滿清的儒法社會壓制,以“兩”為標準的本土金融,沒有確立起自主統一的金融體系,沒有產生出以“兩”為單位的統一貨幣,在流通訊用上弱於有統一流通標準的“元”而已,而“元”背後的歷史,一路就追溯到了“外洋”身上。【1】
當時為推動“廢兩改元”,連馬寅初這樣的人都批判“兩”為計重單位,不適於先進金融,是落後的象徵。可英鎊的“鎊”最早也是計重單位,後來轉為信用貨幣,確立了“先進地位”,怎麼就沒批判這個“鎊”呢?
標準決定了食物鏈的地位,而標準的確立,又跟歷史傳承有關,一旦你接受了外來的標準,怎麼也不可能再爬到食物鏈頂端。
李肆真要“廢兩改元”,高興的就是那些從事銀元匯兌業務,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乃至其他洋人服務的票行。因為老外用銀元,要跟國內市場折算匯兌,得靠他們中介。現在英華也改用銀元為單位,內外一體,他們因為業務成熟,就能握到主導權。
即便李肆不用雙柱洋的標準,另行一套銀元標準,但這不妨礙西班牙人有樣學樣。西班牙雙柱洋很大程度上就是西班牙專門為大帆船貿易而鑄造的銀元,如果英華自鑄銀元,他們完全可以仿鑄,由此減少匯率折算的成本。不止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不列顛人以及法蘭西人都可以這麼幹。
此時英華還是貿易順差國,往後很長一段時期,也都將處於巨大的順差狀態。而歐羅巴,特別是西班牙擁有豐裕銀礦,到時候鑄幣權到底會握在誰手裡?
再偉大的人物,也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否則將被歷史淘汰。如果李肆穿越到民國時代,他也必須廢兩改元,因為“元”勢力強大先進,已不可逆,而“兩”勢力羸弱落後。
但現在是英華時代,西方資本雖然崛起,華夏卻相差不遠,正在迎頭追趕。想明白了這事根本的李肆,怎麼可能自廢武功?把自己的標準砍掉?容他人主導一國金融的根基?
此時李肆終於明白,英華的貨幣制改革該落在何處,那就是跟不列顛的“英鎊”一樣,將“兩”從計重單位,推進到計值單位上,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確立銀本位的信用貨幣制改革。簡單說,英華的貨幣改革,不能再經歷單一貴金屬貨幣階段,而必須直接跨越到信用貨幣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自己沒握有足夠多的白銀礦產呢?
此時不少歐羅巴國家已在向金本位制邁進,比如不列顛。銀本位制也存在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白銀產量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