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早期的性學研究以及性學這一概念本身是德國猶太人首創的。希特勒摧毀了德國的性研究和性改革運動。在性科學研究的廢墟上,納粹建立起自己以反猶、反女權主義和反同性戀為特徵的性意識形態。納粹檔案中存在著大量迫害同性戀者的證據。同性戀者被關進集中營,在囚徒的等級中被排在最底層(海伯爾,年)。勞特曼()的調查發現,納粹集中營中共有一萬名左右同性戀者,他們配帶粉紅色三角標誌(猶太人配帶黃星),地位很低,與其他囚徒隔離。與政治犯和猶太人相比,同性戀囚徒被派給的活更重,死亡率更高,倖存率和釋放率更低,但其自殺率並不顯著。(勞特曼,
年)
關於同性戀自身狀況的研究
懷特姆()在對美國、瓜地馬拉、巴西和菲律賓四國的比較研究中得出下列重要結論:
這些社會都
存在同性戀現象;
在這些社會中,同性戀者在人口中所佔
比例十分接近並保持穩定;
社會規範既不能阻礙也並不助
只要存在一個足夠大的人群,就會產生同
長同性戀傾向;
雖然所在的社會不同,同性戀者在行為興趣
性戀亞文化;
所有的社會都會產生相似的性關
和職業選擇上趨於一致;
系連續體,從男同性戀到女同性戀種類齊全。全文的結論為:同性戀不是由某種特殊的社會結構產生的,而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類性行為的一種基本形式。(懷特姆,
年)迪克森()以
位雙性戀已婚男性為物件進行了比較研究,使兩組物件在年齡、婚姻持續時間、社會經濟地位上互相匹配。研究結果表明,在性滿意程度和婚姻幸福程度上,兩組間存在區別。首先,雙性戀者經歷性快感的頻率顯著高於異性戀者,(雙性戀者每週次,異性戀者
位異性戀已婚男性和
次);其次,雖然兩組物件的性滿足程度和婚姻幸福程度都相當高,異性戀者的滿足程度與幸福程度高於雙性戀者這一事實具有統計的顯著性。(迪克森,
年)
關於同性戀形成原因的研究範懷克(
,
)等人研究了同性戀、異性戀和雙性戀的形成原因,發現在各種因素之中,早年性經驗是決定因素,其次為性認同和家庭影響等。(範懷克,
年)這
一結論與某些人以家庭影響為性傾向主因的觀點有所不同。西麥裡()等人以
至
歲的同性戀者為物件,研究亂倫的經歷對形成同性戀傾向的影響。他們將研究物件分為三組,第一組為無亂倫經歷者,第二組為有在核心家庭中亂倫經歷者,第三組為有在擴大家庭中亂倫經歷者。研究發現同性戀者中有亂倫經歷的比例很大。其中男性多為同性亂倫(父與子、兄弟之間),女性多為異性亂倫(父與女、兄妹之間)。研究物件對核心家庭中的亂倫經歷和異性亂倫經歷多持否定態度,對同性亂倫和擴大家庭中的亂倫則多持肯定態度(。西麥裡,
年)
關於對同性戀的態度的研究凱特()綜合研究了
項已發表的研究報告,看男女兩性在對同性戀態度上是否有區別。一般認為男性比女性對同性戀更反感。他發現在這
項研究中,樣本越大的性別對態度區別的影響就越小;發表日期越晚的性別對態度區別的影響就越大。(凱特,
年)鮑曼(在
名成年異性戀者的研究表明,他們對同性戀的態度比許多同性戀者和立法者要寬容得多。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但不反對同性戀,反而贊成取消對同性戀的種種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