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部分 (第2/4頁)

上了。…

在此順便說一句。《繹史》引的是《帝王五運歷年記》,《廣博物志》引的是《五運歷年記》,前者承襲《元氣論》,前文寫時我未發覺,總以為說的是一本書。

雖然徐整完善了盤古神話,但是這盤古神話的流傳範圍仍然不怎麼樣,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流傳。

饒宗頤透過《益州學館記》論斷盤古圖出現在東漢,他上了年紀。老眼昏花,我們自然不能怪他沒看到後面的【耆舊雲:“西晉太康中,益州刺史張收筆。”】,但是有些學者或者業餘愛好者看到了。從此處推斷西晉時候盤古已經在四川流傳了。我最初看《益州學館記》的時候也是如此想的。

但是,《益州學館記》是初唐刻的碑文,它的“耆舊雲”說魏晉之事,真的可靠嗎?

答案是如韋昭的世俗相傳一般不可靠。

張收畫的畫很好,他的畫名氣也很大,不僅被歷史記錄了下來,更是被大名鼎鼎的王羲之欣賞。王羲之沒聽過張收這個人,卻聽過他的畫。但是王羲之聽到的這些畫,不同於唐碑文所刻。唐碑文說張收畫的是“上古、盤古、李老等神,及歷代帝王之像。樑上又畫仲尼七十二弟子、三皇以來名臣”。而王羲之所聽到的,則僅僅是三皇五帝以來的聖賢畫像。並沒有盤古等人。而漢魏五書中亦記載了張收的畫像,同樣是說他畫了三皇五帝以來的聖賢畫像,也沒提到盤古等人。

所以我想,張收所畫的,恐怕僅僅只是三皇五帝以來的聖賢了。耆舊雲,終究只是道聽途說。

而從兩晉的志怪小說當中。也可以看出,盤古的流傳。只怕還未展開。按我個人想來,盤古的流傳,大約是隨著東晉後道教的發展傳開的。

值得注意的是,《益州學館記》的碑文上說,其時周公禮殿圖早已經毀壞。而南宋的樓鑰的《秘澗大全文集》裡卻說“近過劉氏家塾,遂獲其本。蓋自盤古氏以下,至種仲尼七十第子百一十三人,畫極精妙簡古,今千有餘歲無絲髮剝土西衣。”

很顯然,已經毀壞的圖畫是不可能被看到的,因此樓鑰所看到的盤古圖,只是後人重新畫上去的。

因此,唐碑文裡說的盤古圖,恐怕也是後人重畫的。而上古、盤古、李老三者的排列,倒有些三清的味道,想來其圖大約在齊梁之間吧。

南北朝時期的記載,現今僅存述異記一條,而就是這一條,引得諸多學者種種懷疑。一個是因為《述異記》這本書裡有記載其冠名作者任昉死後的事情,一個是因為其中有幾個條目與《灌畦暇語》相似。

而我的觀點與李建國相似,這書應當是任昉寫的,但是其中有被增補的痕跡。學者們的論述論文我並沒有搜到。因此在這裡,我只說一說我的一點依據。

“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述異記》)

“舊說盤古氏之死也,頭為五嶽”(《灌畦暇語》)

這兩本書的盤古條目乍看之下似乎很相似,我看的一篇論文,學者只注意到了後面,從而斷言是前者抄襲後者。但是兩書最大的不同,卻在這開頭的一句話。

沒錯,一個是四嶽,一個是五嶽。

五嶽之名,秦漢雖定,但是魏晉以來的習慣上還是比較常用四嶽,五嶽直到唐宋才開始大量的運用。若是《述異記》抄襲了《灌畦暇語》,怕是不會將五嶽改成四嶽,而如果是《灌畦暇語》沿襲了《述異記》以來的說法,經歷了初唐,就有極大可能將四嶽傳成了五嶽。因此,單憑這一點,我便可以斷定《述異記》並非後人託名偽作。…

但是,《述異記》還是有過後人篡改,特別是這個盤古條目。從中唐時期的《灌畦暇語》,我們可以看出它基本上是引用了《述異記》,而它所引用的,並無“秦漢間俗說”、“先儒說”等“說”字樣,以及“盤

最新小說: 原神:在提瓦特養老加入了聊天群 HP時間的饋贈 HP:詹姆的妹妹斯內普的娃 無限流的末日 火影:我在忍界開宗立派 想做的從來就不是朋友 全民領主:變身成為亡靈女王 絕區零:我是個很普通的人 我是無限次元世界的最後修仙者 海島求生:生死競技場 這位Enigma,請帶好娃 星辰征途:探索地外生命體 霍格沃茲:叫我黑魔王,伏地魔跪 戎馬關山 紅樓夢解析錄 綜漫:從魔男之旅開始的救贖之路 小道士闖瑪法 御姐穿書:鬥智鬥勇虐愛渣男 蓮花樓之我帶花花去修仙 重生後,我把胖橘寵上天